飘扬在胸前永不褪色,
那是红领巾的颜色;
有一种光荣,
令人激动不已,
那是戴上红领巾的光荣。
队旗飘飘,点燃信念之火;
星星火炬,照亮心灵的灯。
清明:传承与展望,共赴生命之约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大家好,我是红领巾宣讲员申梓萱,来自太原市万柏林区千峰南路小学五一中队,今天我给大家宣讲的主题是——清明:传承与展望,共赴生命之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这句诗在耳畔响起,便知清明已至。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特殊节点,既是仲春与暮春之交的重要节气,又是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与情感寄托的传统节日。它宛如一座桥梁,跨越时空,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让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亦能感受生命的蓬勃力量,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慎终追远,铭记先辈恩泽。
清明,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会想尽办法回到故乡,来到亲人的墓前,献上鲜花、祭品,寄托无尽的思念与敬意。扫墓,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与传承。当我们轻轻擦拭墓碑,添上新土,仿佛能与逝去的亲人进行一场跨越生死的对话,那些曾经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温暖而又酸涩。
古人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通过祭祀祖先,我们感恩先辈们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是他们的努力为我们创造了如今的生活。这份感恩之情,如同血脉一般流淌在我们的身体里,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让我们明白,自己的生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家族的传承中延续,我们有责任将这份家族精神传承下去,让先辈们的优良品德在后代身上发扬光大。
传承文化,共赴未来之约
清明,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除了扫墓、踏青,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一系列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历经千年传承,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荡秋千寓意着摆脱烦恼,追求自由;放风筝则象征着放飞梦想,追逐希望;插柳则有驱邪祈福之意,表达了人们对平安健康的渴望。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一些传统习俗正逐渐被人们淡忘。我们不能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岁月的长河中消失,而应积极传承与弘扬清明文化。通过举办传统习俗体验活动、开展清明文化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清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尤其是让年轻一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是对先人的缅怀,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自然的热爱,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带着先辈们的期望与祝福,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踏上新的征程。在传承中创新,在展望中前行,让清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永远繁花似锦。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听党话,跟党走,
担复兴大任,做新时代好少年!
时刻准备着!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