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做中学” 的科学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近日,太原市迎泽区三晋小学六年级全体学生在科学课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阳能小车制作与竞速比赛”。此次活动以苏教版科学教材“神奇的能量”和“自然资源”两个单元为依托,将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索太阳能奥秘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课前,科学乔老师带领学生系统复习了 “太阳能转化为动能” 的原理,探讨了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关键因素,如太阳能板的角度、车轮摩擦力、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三合板、马达、太阳能板、齿轮等材料制作小车。从制作到调试零件,从优化太阳能板朝向到减轻车身重量,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学生的智慧与创意。
“我尝试把太阳能板倾斜45度,这样能更直接地接收光照!” 六(2)班的李同学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许多小组还运用废旧材料进行改造,在实践中践行 “绿色科技” 理念。
4月2日上午10;30,比赛在操场正式拉开帷幕。选手们依次登场,随着 “开始” 口令响起,太阳能小车在阳光下飞速前进,现场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有的小车因太阳能板角度不佳导致动力不足,选手们迅速调整再战;有的小组采用加多、加大太阳能板的设计,让小车在赛道上“一骑绝尘”。
在“直线竞速”赛中,同学们凭借对太阳能板角度的调整、减轻车身重量以及车轮摩擦力的优化,完成了比赛。“我们失败了多次,每次都记录数据、分析原因,终于找到最佳方案!”陈同学兴奋地说,团队合作与反复实验的科学精神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比赛结束后,科学乔老师结合“设计创意”“科学原理应用”“现场调试能力”“团队协作” 等多维度进行综合点评,肯定了学生在工程设计、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上的进步。徐静副校长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沉浸式’科学探究。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能量转换原理,在失败与改进中培养抗挫折能力,这正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
六年级学生一致表示,通过这次比赛,真切感受到了“科学就在身边”,未来会继续用好奇心与创造力探索更多未知。
作为苏教版科学课程的延伸实践,此次“太阳能小车”比赛紧扣 “探究实践”的课程核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既落实了“能量”“工程与技术”等核心概念的学习,也为 “双减” 背景下的科学教育提供了生动范例。正如科学课标所倡导的,科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的训练与素养的提升 —— 当太阳能小车在阳光下飞驰,点亮的不仅是赛道,更是孩子们心中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的勇气。
(网易山西 张敏 通讯员 乔敏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