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清明文化,将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核融入青少年思想引领中,太原市平民中学积极响应团市委“红色耀三晋,青年永传承——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号召,于4月3日组织七、八年级全体师生,赴牛驼寨烈士陵园与太原植物园开展“缅怀先烈忆峥嵘,探秘自然启新程”跨学科研学活动。通过祭扫英烈陵园、探索自然奥秘,引导学生在历史与科学的融合实践中铭记先烈功勋,感悟生态智慧,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第一项:奏唱国歌
牛驼寨烈士陵园内,全体师生立正,行注目礼,齐唱国歌,表达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第二项:敬献花篮
这些花束不仅象征烈士纯洁的奉献之心,还承载着人们对先烈深深的哀思和缅怀,更有人们无限的敬仰之情。
第三项:默哀致敬
那些年风雨如磐,神州大地生灵涂炭,中国共产党如黎明前黑暗里冉冉的启明星,应运而生。没有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便不会有如今的太平中华。中华儿女身处华夏大地,走在先烈们用身躯铺成的胜利大路上,满怀希望,亦思绪万千。接下来,全体师生心怀崇敬之心,默哀三分钟。
第四项:郑重宣誓
学子们在时代的号声中一往无前,乘风破浪。今天,立于烈士丰碑前,全体同学举起右拳,心怀崇敬,庄严宣誓:继承先烈遗志,艰苦奋斗,敦品励学,精益求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报国!
第五项:校长讲话
师生站在鲜红的国旗下,脚下是先烈用热血守护的土地,眼前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今天,我们来到这里纪念革命先烈,就是要永远不忘先烈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不忘他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在王校长的讲话中,一同回首峥嵘岁月——那是无数英雄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的一段征程。巍巍青山埋忠骨,赤子丹心照千秋。先烈们用牺牲诠释了家国大义,用信仰书写了不朽篇章。同时,王校长呼吁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同学们,要在榜样的力量下刻苦学习、发奋成才,要珍惜眼前、铭记历史,更要将这份深沉的爱与责任转化为行动:以德立身,以学为基,以志报国,勇担时代使命。
英魂化春雨,草木寄长思。缅怀先人,更有志于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浸润于红色精神,我们默哀、沉思,如此代代传承。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之上,学生们既能回望来时的脚步——铿锵的,有力的,坚定不移的,也能希冀未来——昂扬的,抖擞的,掷地有声的。故此,祭英烈,亦悟新生。
先烈精神的种子,或悄然生于草木之间,引师生们自纪念碑至自然课堂——转场至太原植物园,继而在一片盎然里寻觅新生的印记。作为华北地区规模领先的生态园区,太原植物园内三大温室、28个专类园及3000余种植物,为学生们寻新生同时的跨学科实践提供了丰富素材。他们陆续进入园区,开启探索自然之旅,驶入启迪智慧之程。
观展
在展馆讲解员的引领下,学生们参观热带雨林、沙生植物馆等特色展区,仔细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等形态特征,还有同学结合温湿度、土壤性质等生存环境思考起植物在此油然生长的原因。在激发起他们对生物地理学科的强烈探索欲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研学
同学们带着各自的研学任务,全身心参与其中。在观览结束后的假期里,七年级同学需选取此次跨学科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一种植物,绘制科学导思维图,记录其名称、形态特征等,并标注地理分布;八年级同学则要做好游行记录,绘制一幅植物园浏览路线图,并在其中将园中出现的光的直射、折射等光现象标注好。植物园内,春意循着煦风和暖阳悄悄蔓延开,同学们井然走着、看着、记着、说着、笑着,一片好光景。摸索跨学科活动的意义,感受春天的新生,探求兴趣的未知,体悟生命的传承。
此次活动中,同学们通过驻足瞻仰烈士墓碑、缅怀革命先辈、在鲜红党旗下许下“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聆听师长教诲,深刻体悟革命精神的厚重底色;在植物园的探索中,更从沙漠植物的顽强生存、热带雨林的共生智慧里,领悟到革命精神与自然法则的共通之处——逆境中的坚韧、合作中的共赢。这场跨越历史与自然的实践课堂,引学生触摸历史温度:从烈士事迹中汲取家国情怀,理解“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解码自然智慧:从植物适应性中学习生态平衡,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铭记历史,是为了照亮前路。回首昨天,红色基因铸就三晋热土的忠诚底色;无愧当下,知行合一凝聚青春探索的奋进力量;开创未来,薪火相传激荡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
让红色基因与科学思维交织,激励新时代青年以精神之力破浪前行,以探索之志勇攀高峰。以英烈精神为灯塔,以自然智慧为羽翼,在传承中勇担使命,在探索中书写担当,让信仰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进之路!
(网易山西 郗艳 闫珊 助编 池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