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太原市迎泽区小五台小学举行中段数学课堂展示活动,乔敏、张烨两位教师分别呈现了《简单小数加减法》《小数的大小比较》两节研讨课,低中段全体数学教师及王校长全程参与,通过课堂观摩与课后研讨共探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乔敏老师的《简单小数加减法》以"整数加减法竖式规则迁移"为主线,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当学生面对"0.5元+0.7元"的实际问题时,乔老师以"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对比整数数位对齐的算理,借助人民币元角单位直观,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的本质规律。课堂中递进式竖式书写训练,配合"同桌讨论整数与小数计算"等环节,使抽象的算法规则具象化为可操作、可验证的思维过程。
张烨老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则展现了数学课堂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新课伊始,教师抛出"0.8和0.6谁更大"的认知矛盾,鼓励学生调用已有经验多维度探究:既有将元转化为角的单位换算,又有将小数转化为分母为10的分数模型;既有数线图的直观标注,也有直接对比整数部分与小数数位的抽象推理。"翻卡片"游戏将练习环节推向高潮,学生通过随机被遮部分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数字牌比较,在趣味竞争中内化了"先比整数位,再逐级比小数位"的核心策略。
课后研讨中,教师们围绕"数运算一致性教学"展开深度对话。王校长指出,两节课均体现了"以旧知促新知"的设计智慧,乔敏老师通过结构化板书凸显知识脉络,张烨老师借助多元表征发展数学表达能力。针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捉、练习梯度设计的优化等问题,教研组应增设"分层作业"研究等改进建议。
此次展示活动作为学校“情智双螺旋教研”阶段性成果,不仅展现了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实践转化,更通过教研共同体的专业对话,为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提供了新思路。正如王校长总结所言:"当教师把目光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向思维可视化的过程,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滋养核心素养的沃土。"
(网易山西 张敏 通讯员 潘彤 助编 池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