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走近新晋商 探寻向‘新’力”网络媒体山西行活动采访团走进秦淮数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见证能源之城大同如何让算力“跑”出加速度。
走进基地,九期占地40000至50000余平方米的机房整齐排列,赫然眼前。“目前,基地1-9期已投产运营,年度运行PUE低于1.2,是全国能效水平最优的数据中心之一。”据秦淮数据灵丘基地运维经理段宏伟介绍,基地所处的灵丘县气候寒凉,全年平均气温14度以下天数超200天,可有效降低节能成本。基地创新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自建220KV变电站、光伏电站及储能系统,清洁能源占比超50%,未来还将建成100兆瓦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达1.5亿度。
自2018年首次引进秦淮数据项目开始,大同市先后引入中联、京东、字节跳动等数字企业,加快数据中心建设,强力推进秦云零碳数基超级能源综合体建设以及数据呼叫、标注、清洗等数字服务业发展,推动上下游产业加快集聚,数字产业蓬勃兴起。
该基地最新一期项目单栋IT容量达50MW,包间颗粒度超过18MW,可支持全球顶尖AI企业的高密度算力需求,并已服务于自动驾驶、量子通信等前沿科技领域。目前,基地已建成8栋数据中心,可容纳20万台服务器,远期规划占地2500亩,全部投产后将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
“截至目前,大同数据中心累计投运服务器68万台,年用电量突破43亿度,营收完成46.7亿元。产业下游数据服务业已带动2.16万人次就近就地就业。”大同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四级调研员冯海亮说。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大同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积极响应国家算力布局演进方向,不断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算力之城建设。
“未来,大同将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绿电算力园区建设,将能源和电力优势转化为数据和算力优势,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全产业链为基础、通用算力与智能算力相结合的产业布局。”冯海亮说。
(网易山西 李丽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