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的今天,如何利用AI技术优化教学、提升课堂效率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4月8日下午,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太原十八中晋源校区在二层阶梯教室举办了青年教师成长沙龙活动。此次活动由周博洋老师主持,参加此次论坛活动的有教师发展中心杨蕴涛主任、王庆斌主任和成长共同体全体青年教师。
刘晶:《DeepSeek系列教学 | 速成高颜值PPT告别熬夜做课件》
刘晶,初中生物教师,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华中师范大学,主修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在校期间以综合成绩位列年级前3%,获评“优秀毕业生”、校师范生奖学金。
教育理念:始终秉持“教育是点燃,而非灌输”的理念,主张通过问题导向式学习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致力于构建有温度、有深度的生命科学课堂。
刘晶老师带来《DeepSeek系列教学 | 速成高颜值PPT告别熬夜做课件》的实操分享。她直击教师痛点:“课件制作常常占用大量休息时间,而效果却未必理想。”刘晶老师逐步演示了如何通过DeepSeek等工具一键生成排版精美的PPT:从智能模板匹配、到动态图表生成。她特别推荐了“AI配色方案”功能:“系统能根据学科特点推荐色彩组合,比如文科的柔和色调、理科的科技感蓝灰系,让课件瞬间专业起来。”现场教师纷纷拍照记录步骤,表示要“告别熬夜,拥抱智能”。
高鹏慧:《AI赋能教学——解锁教学资源的无限可能》
高鹏慧,初中生物教师,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教育部直属高校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在校期间荣获两次校长奖学金(全校人数前5%),一次优秀学生。工作期间获二外先进教育工作者。
教育理念: 启思求真,探生命之妙;知行合一,育科学精神。
高鹏慧老师以《AI赋能教学——解锁教学资源的无限可能》为题,分享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获取和整合教学资源。她提到,传统教学资源搜集耗时费力,而AI工具能够快速筛选、推荐优质内容,甚至根据学情自动生成个性化素材。比如,利用AI资源平台,输入关键词即可获取跨学科关联案例,让备课效率提升数倍。”高老师还强调教师应保持开放心态,将AI作为“教学助手”而非替代者。她的分享让老师们意识到,AI不仅节省时间,更能拓展教学设计的边界。
温洁然:《智能重塑课堂:DeepSeek如何解锁寓教于乐新范式》
温洁然,高中政治教师,思辨社指导教师。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汉语言文学双学士学位,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曾获第四届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教育理念:教育不是塑造“标准答案”,而是点燃思想的火花,建立起“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结。她希望,学生在政治课堂中不仅能掌握知识,更能成长为有社会担当、有独立人格、有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温洁然老师分享了《智能重塑课堂:DeepSeek如何解锁寓教于乐新范式》实践案例。她提出,传统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而AI工具能通过游戏化设计、实时互动等功能提升参与度。“比如,用AI生成趣味问答竞赛,系统会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自动调整难度;或者通过虚拟角色模拟历史人物对话,让语文课‘穿越’起来。”最后,她总结道:“技术的目的不是炫酷,而是让学习真正发生。”
常可柔:《生成式AI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常可柔,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双学位学士,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常老师深耕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德育实践研究,秉承"以德为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在法治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坚持"三结合":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价值引领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人格塑造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兼具法治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少年。
常可柔老师聚焦《生成式AI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索》,深入剖析了DeepSeek等工具如何激发教学创新。她举例说明:“输入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AI能提供10种不同的课堂活动建议;还能自动生成情景模拟题、辩论话题甚至跨学科项目设计。”常老师特别提醒,使用AI需注重“人工筛选”:“生成的方案要结合教育心理学二次加工,避免技术依赖。”她鼓励教师建立“AI素材库”,逐步积累个性化案例,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沙龙最后的自由交流中,王庆斌主任对各位老师的展示进行了赞扬,同时分享了自身对于新技术学习的经验。杨蕴涛主任总结道:“技术终将为‘人’服务,教师的不可替代性在于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对学生的温度。”
此次沙龙活动不仅是一次技能培训,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深层次革新。在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主动拥抱变化、善用技术赋能,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未来,该校将持续举办此类活动,助力青年教师团队在数字化浪潮中乘风破浪!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池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