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的土地上,有一种面食,它超脱了饱腹之需,成为了艺术的象征,那就是花馍。“花馍”宛如从岁月深处走来的精灵,带着质朴与精巧,融入了山西人的生活点滴。对于每一个山西孩子而言,“花馍”承载的记忆是那样深刻而温暖。他们像是神奇的魔法师,把对生活的热爱、对晚辈的祝福,都揉进了这一方面团里。
近日,太原市小店区光明小学一、三年级围绕山西传统民俗文化——“花馍”,展开了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从中了解传统工艺,发挥自己的创意制作“花馍”,孩子们传承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实践能力。
醒狮作为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品,寓意吉祥、如意、事事平安、招财进宝。一年级的小豆豆们围绕醒狮展开了花馍的制作,从中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每一处纹理,每一个细节,都是手工的温度和情感的寄托。孩子们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守在自己的花馍旁,小眼睛紧紧盯着,心里满是期待。
除了醒狮“花馍”,我们还有塔式“花馍”,它不仅是一种美食,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常用于庆祝活动,象征着丰收和团圆。三年级的学生利用美术课堂时间,集体制作了属于本班的塔式“花馍”,制作环节同学们化身为一个个面点师傅,通过捏、揉、团、搓、压、擀,将超轻粘土变成形态各异的花样,共同塑造了属于自己班级的塔式花馍,真是有“馍”有样。全班参与制作“花馍”,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还使大家在自我体验中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激发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
“花馍”,它是节日庆典里的主角,穿梭于山西人的各种重要时刻,见证着欢笑与泪水,传承着民俗与文化。光明小学的学子们通过此次项目式学习,亲自动手并了解其中的技法,从这些传统美术作品中,感受到山西传统美术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
(网易山西 黄晶 通讯员 张琴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