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多元创新的艺术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艺术潜能。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篆书与美术彩泥扭棒融合”进课堂的活动,将传统文字与趣味手工相结合,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4月15日,该校美术组全体教师开展了此次美育多元化途径的探讨与总结。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篆书则以其古朴典雅、线条规整的独特美感,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篆书的复杂结构和书写技巧颇具挑战,如何让篆书艺术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学校一直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书法胡老师策划了此次篆书活动,旨在通过将篆书书写与彩泥扭扭棒创作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在篆书书写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汉字的独特韵味;另一方面,借助彩泥与扭扭棒的趣味性,降低学生对篆书学习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活动中,书法胡老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篆书的历史渊源、特点及书写技巧,横竖撇捺间,学生们领略着篆书古朴典雅的韵味。随后,学生们以座右铭或二十四节气作为书写内容,饱蘸浓墨,认真创作,将对人生的思考融入笔端,力求每一个笔画都展现出篆书独特的美感。
完成篆书书写后,学生们迎来了充满趣味的彩泥与扭棒材料相结合的制作环节。他们根据自己书写的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或折或弯,将篆书的美感用美术材料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幅幅精美的篆书作品搭配上色彩鲜艳的彩泥与扭棒材料呈现了出来。活动使学生们在篆书书写和彩泥制作方面的技能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掌握了篆书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方法,对汉字的结构和美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学会了运用彩泥进行立体造型创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进一步加深。
此次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更在“双减”背景下,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减轻学业压力,提升综合素养。书法教师将继续开展丰富多样的特色活动,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网易山西 闫珊 通讯员 胡裕唯 助编 池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