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温良,岁月萦香,与春天相遇,与美好同行。为进一步践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4月14日太原市第五实验小学特邀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教研员王国萍老师走进校园,深入课堂,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学指导活动。学校校长李国强、副校长郭惠芳和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照亮了教师们教学探索之路。
活动伊始,王老师深入数学课堂,与全校数学教师一起观摩了郑力华老师执教的《真分数和假分数》和何永景老师执教的是《正比例关系》。
第一节是郑老师紧扣分数概念本质,通过分饼情境创设认知冲突,结合直观圆形图、数轴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与分母的关系,突破"假分数等于、大于1"的教学难点。采用对比探究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分类中自主建构概念体系,并通过动态板书强化真、假分数互化规律。
第二节是何老师通过最近刚发生的大风天气变化引入新课,教学之前让学生明白所学内容与“变化”息息相关。在例题教学过程中,利用两个主问题“你在表格中看到‘变化’了吗?”和“你在表格中看到‘不变’了吗?”贯穿整节课,进而发现其中隐藏的变化规律,深入理解正比例关系。
观摩结束后,王老师与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会议室,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王老师针对两位老师的单元架构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针对性地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她指出,数学单元架构要涉及到六个方面:所属领域、课时安排、核心概念、核心素养、知识架构、课标要求,并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为例,一步步引领数学教师进行了单元架构。此外,王老师还详细地讲解了如何设计单元系列活动和如何在数学书上进行标注。
接着,王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郑力华老师的课认识分数和认识整数一样都是通过数单位进行了认数,体现了认数的一致性;课堂中关注学生的生成情况,捕捉的作品有代表性,层次清晰;通过在数轴上标分数,再整体对比、观察,体会到所有的真分数都小于1,所有的假分数都等于或大于1,从具象到抽象,体现了数学的几何直观。建议学生操作完后有一个思考,1可以表示5/5,你认为,1还可以表示几分之几呢?从而加深对假分数的理解。
何永景老师的课以真情境引入教学,学生感受到变化无处不在、数学就在身边,符合新课标理念;新授课两个表同时呈现让孩子们去观察,得出共同结论,说服力更强;概念的建立层次清楚,抓住了满足于成正比例的两种量所满足的三个条件。建议将例题设计在活动单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会更好一些。
全校数学教师们认真聆听,不时记录下关键要点,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郭惠芳副校长最后强调:单元架构可以让整个单元知识层次一目了然,对于一线教师非常实用,今后要认认真真把这项工作落实下去,有助于教师尽快成长;课前要精心设计好系列活动设计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次专家到校指导活动,为该校全体数学教师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不仅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更拓宽了教学思路,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他们将把专家的指导意见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数学课堂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段温暖人心的修行。太原市第五实验小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强与专家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网易山西 黄晶 通讯员 郝晓艳 孟庆楠 助编 池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