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要求,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太原市迎泽区朝阳街小学中高段数学组于4月8日围绕“如何通过作业设计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展开主题教学沙龙活动,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高段复习课作业案例:知识串联,构建网络
在高段数学组的教学中,老师们以《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为例,精心设计具有分层性的作业。这些作业紧密围绕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关联旧知、深挖新知、探索未知”三个层级,以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梳理知识体系。接着,通过剖析典型例题,强化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高段组秉持“开放性与结构性相融合”的设计理念,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创新思考。
在探索圆柱与圆锥体积关系的过程中,老师们注重启发学生运用多种解题思路,并巧妙地引入生活化的倒水实验情境。这种方式不仅生动形象,还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刻理解理论知识。
中段《认识分数》作业案例:具体情境,促概念构建
中数组围绕《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展开作业设计研究。首先,明确作业的学习与素养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化对分数的认识,发展数感、符号意识与应用意识。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生活,通过画、圈、涂、数等形式辅助理解分数含义,同时注重作业类型多样化,兼顾全体学生,为学有余力者设置思维开放题,推动认知有序发展,实现作业整体化与结构化。
中数组的研究构建了 “预学单 - 助学单 - 延学单” 的作业模式。预学单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激活已有知识;助学单通过操作探究任务助力理解分数意义;延学单则通过基础巩固与拓展探究,强化知识应用与思维锻炼。同时,建立多元作业评价体系,从多维度进行星级评定,全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能力发展,以评促学。
校长引领:明确原则,聚焦思维
活动最后,李彩云校长进行总结发言。李校长强调了数学教育应以学科育人核心素养为导向。她详细阐述了数学素养的多个方面,包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如符号意识和数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如推理意识和运算能力)以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如模型意识)。基于这些核心素养,作业设计需明确“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的方向,围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展开,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从而提升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作业设计筑牢理论根基和目标指向。
李校长进一步提出了构建高效作业体系的关键原则。一方面,作业设计需基于结构化深度思考,围绕大概念理解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依据2022年版“新课标”中对于“整体性”“关联性”“结构化”的强调,教师应关注知识间的结构和关联,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围绕“度量”和“加法运算”等大概念,阐释其一致性的内涵。另一方面,她倡导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深度学习,通过设计如“班级图书角”图书分类、摆正照片等任务,以“本质问题引领·学习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迁移应用知识,培养高阶思维。这些原则为教师优化作业设计提供了清晰且具操作性的实践路径。
此次主题沙龙为学校的数学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在课例研讨与作业研究碰撞中,明晰作业设计方向。老师们将以此为契机,优化教学实践,以优质作业设计为载体,为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与数学素养提升赋能。
(网易山西 张敏 通讯员 和炜瞳 助编 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