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在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教育的长河奔腾不息,理论与实践宛如并驾齐驱的双桨,推动着同学们驶向成长彼岸。当“以劳树德,思政赋能”的春风吹进课程实践,一场理论与实践同频共振的奇妙旅程就此开启。在这片充满活力与探索的教育新田,学子们会收获怎样的成长硕果?
4月16日太原市万柏林区外国语小学一、二、三年级前往美丽的印象怀远基地参加“以劳树德,思政赋能”活动。走进西怀远村,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这里是蔬菜的王国。
西怀远的“艺术一条街”是一场视觉的盛宴,5000平米的墙壁上,色彩艳丽的活泼涂鸦、3D互动效果的立体墙面,让人目不暇接,醋缸、水缸、废弃木门都成为了创作的元素,乡村与艺术在此完美相融。
如今的西怀远村,不仅有古老的韵味,更有现代的活力。
同学们进行了一场有趣味的运动会,通过毛毛虫竞赛和欢乐七彩足球等活动,充分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
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呀!
舞龙的孩子们精神抖擞,他们紧紧握住手中的木杆,将一条色彩斑斓的龙舞得活灵活现。龙头高高昂起,龙身蜿蜒起伏,龙尾在空中甩动,充满童趣又不失威风。
喜庆的音乐,活跃的毛驴,开心的笑脸……孩子们体会到了民俗文化,陶醉在舞姿中。
春天与高尔夫球有场约会。看似简单的运动,一个挥杆的动作就包含了很多的细节,当踏上高尔夫球场,手握球杆,满眼绿油油的草地踩上去,那柔软的感觉让人倍感舒适和放松。
接下来同学们体验翻土犁地,疏松土壤,让大地来个深呼吸,为庄稼的生长蓄力,在土地中寻找知识,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愉快的民俗文化体验结束后,一年级的同学们来到红薯苗栽培基地,体验红薯苗盆栽制作,观察红薯苗的叶和茎,学习种植方法和养护知识。了解红薯苗利用营养繁殖特性,通过光合作用及激素调节等生长发育的原理。
二、三年级的同学们参与手工元宵制作,大家学习裹馅、摇晃、滚动等步骤,把芝麻香和欢声笑语都包进了甜甜的圆球里,感受浓浓的年味和民俗风情。
第二站,同学们来到了六味斋工业园区,六味斋是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集“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诸多国家级荣誉于一身,还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抵达六味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砖黛瓦,木门轻启,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孩子们被这份古朴的气息深深吸引,小眼睛里闪烁着探索的光芒。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缓缓步入这座充满故事的老宅,开始了味蕾与文化的双重探索。
六味斋,顾名思义,以“酸、甜、苦、辣、咸、鲜”六味著称。讲解员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为孩子们介绍了每一种味道背后的食材与制作工艺。
以劳树德,是教育的初心回归;思政赋能,是时代的使命召唤。这场课程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未来,同学们将带着在活动中收获的成长与思考,持续探索教育新路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知行合一中,成长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
此次的外出实践,孩子们充分调动自己的五大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亲手制作,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增进了对社会、对自然的了解,行走的梦想在脚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世界之大,可以通过读书去求知、学习、解惑,也可以通过行走去经历、思考、领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家乡文化,学子畅游于研学中,领略非遗之美,尽享成长之乐。
同学们满载而归,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命的能量在脚下,最美的课堂在路上,期待下一次研学旅行!
(网易山西 黄晶 贾婷茹 助编 池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