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对历史文化的好奇与期待,4月18日,太原市晋源区第六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全体师生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研学之旅。师生踏入太原古县城、去探寻千年历史,学习非遗文化。文庙以及《清明上河图》数字主题馆。
《清明上河图》数字主题馆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走进这座占地面积达3500平米的博物馆,浓厚的历史氛围扑面而来。盛世长卷总长30米,高7米,原画中814个角色、70余只牲畜、29艘大小客货船、13辆交通工具、180多棵树都动了起来,极致地还原了原作质感。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前的宋朝汴京市井之中,与古人展开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在花灯闹市区的7间宋代文化体验店铺里,同学们体验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感受到独特的艺术气息与文化韵味,仿佛亲身经历了一番宋代惬意的生活状态。
研学的意义,在于让历史“活”起来。孩子们身着校服,效仿古人,敬拜孔老先生,躬身揖让间体悟“礼”之庄严。在老师们的见证下,孩子们端正衣冠、行拜师礼,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尊师重道的品质,塑造崇文尚德的良好品格。
进入花馍馆,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解了定襄花馍的制作工艺,各色的花馍看得大家眼花缭乱。
在古城面坊,石磨转动的吱呀声带大家走进农耕文明。金黄的麦粒经过石磨碾压,化作雪白的面粉扑簌簌落下。亲身体验后才懂得“谁知盘中餐”的含义。
花馍工坊里,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大家捏制“花瓣、小猪、哪吒”花馍。面团在掌心翻滚,压板、模具、竹签都成了魔法棒,空气里弥漫着麦香与成就感。
馒头出锅了。
此次研学之旅,就像一把钥匙,为同学们打开了历史文化的大门。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相信这段难忘的经历,会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文化的种子,伴随同学们茁壮成长。
(网易山西 闫珊 助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