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以“AI赋能教学创新与实践”为主题,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了专题校本培训。此次培训在学校信息技术支持团队的组织下,由高文慧、刘思彤、张卫杰三位教师主讲,通过现场演示与实操指导,深入探索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新路径,带领全体教师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迈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
活动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语文、英语、音乐、体育等多学科的融合应用,培训内容涵盖豆包、DeepSeek、天天跳绳、网易天音等多种AI工具的教学实践,帮助教师掌握前沿技术工具,提升课堂效率与学生参与度,为教育数字化注入新动能。
语文教研组的高文慧老师以《草船借箭》为例,展示了DEEPSEEK在文本结构分析、人物性格提炼等方面细化拆分文本,帮助教师从多维度挖掘教学重点。不仅如此,在作文批改环节,DEEPSEEK从语言流畅性、创意表达等多个维度对学生作文进行智能分析,生成个性化评语,并自动汇总班级写作共性问题,为教师开展精准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她还介绍了“豆包”AI在课文延伸阅读、文化背景补充中的辅助价值,为语文课堂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语教学的融合由刘思彤老师主讲,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展示了AI在英语听力训练、口语评测、语法纠错等方面的应用。通过AI语音识别技术,系统能够实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她还围绕“智能体”搭建展开教学演示,老师们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符合自身需求的对话智能体,构建沉浸式课堂氛围,实现从“教会”到“会用”的转变。
最后张卫杰老师聚焦“天天跳绳”APP的功能应用,展示了其通过AI分析学生运动数据、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组织线上跳绳挑战等功能,有效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他还拓展介绍了如何利用AI进行体育数据管理,开展项目式学习,实现从班级到全校层面的体育数据量化分析。此外,张老师还介绍了“网易天音”等AI创作工具如何辅助学生创作班歌、校歌等个性化需求的音乐创作,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及创新意识;通过“元美名片”平台展示班级优秀作品,实现资源的数字化留存与共享,为教师与学生搭建共享平台。
在实操环节,教师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纷纷动手尝试使用AI工具设计教学方案、批改作文等,在实践中感受AI赋能教学的魅力与价值。培训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语文教师于莎提到:“AI作文批改和与课本人物对话的设计让课堂更具沉浸感。”音乐教师李敏娟则认为:“AI生成器让音乐课堂变得更高效、更具创意。”数学教师白雪从幕后技术支持的角度,感受到团队协作和技术服务的深远价值。
此次AI专题校本培训不仅是一次技术应用的学习,更是一场关于教育未来的深度探索。通过培训,不仅提升了教师对人工智能教学工具的认知和操作能力,也激发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灵感与动力,更让老师们体验到人工智能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赋能教育者突破创新边界。从今天的培训开始,他们将共同解锁AI在教学中的无限可能,探索如何将前沿技术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未来,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将继续深化AI与教育融合,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智慧教育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们期待通过技术赋能,让课堂更精准、更包容、更充满创造力,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范本。
(网易山西 黄晶 贾婷茹 通讯员 高文慧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