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催奋进,精研教学启新程。孝义市府东街小学六年级毕业班的孩子们开始进入总复习阶段,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复习效率,六数组全体教师开展了以“心中有‘数’ 全力以‘复’”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此次活动针对“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开展了同课异构风采展示课。这几节复习课,体现了讲、练、评为一体的复习课型;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查漏补缺、纠正错误,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彼此间建立关联,形成知识网络,引导学生自觉将所学纳入整个知识体系。
郑桂花老师做课“常见的量”,带领学生对各知识点归纳、分类、整理有条不紊,杂而不乱。在教学过程中,郑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课前自主复习,让学生初步整理学过的知识点,形成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老师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对重难点进行巩固夯实。整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踊跃,让枯燥的复习课变得更加有趣、有效!
量是描述数量或大小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需要通过直接观测和数值记录得到,是来源于生活的。吴艳丽老师不论是梳理单位的过程还是练习时的提问,都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把抽象的单位具象化。正是因为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能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不同的单位。
郝文丽老师在导入环节,创设了以“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健儿夺冠的精彩时刻”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爱国心,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关于奥运会的一段信息中找出其中的计量单位类型。这样的开课是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让学生很快投入到有趣的研究情境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的兴趣。
张福礼老师在执教的《常见的量》一课,在学生初步回忆了“常见的量”的种类之后,张老师引导学生“理一理”“想一想”,进一步详细归纳并系统整理了各种量的多个计量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引导学生们充分交流、完善体系,同时还结合实例理解,带着学生去探索发现新知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用法。
李彩霞老师做课《探索规律》时,引导学生从儿歌、数、图形和生活中探索规律,经历“观察一-思考一-尝试”的知识建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学数学做数学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武爱红老师关注大单元设计,课的开始帮助孩子们回顾小学六年来探索过哪些规律,唤醒了学生的已有认知,感受到探索规律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性。课堂上以问题驱动放手让学生探索数,图形,生活中的规律,并在探索规律中渗透有序观察,多角度思考,从简单到复杂等探索策略,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刘慧赟老师通过呈现“乘法表”让学生观察表格探索其中的规律,教师能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及渗透思维的有序性,把以前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每个环节都恰当的将数与形有效结合,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律,加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王小琴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补充了有梯度的拓展,巧妙探索表格中的其它规律,加深了学生对数、图形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王老师通过呈现“桌椅的摆放”知识,启发学生逐一进行充分探究,抓住变与不变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还从多角度地揭示规律并反馈交流,引领孩子在采撷丰盛的思维成果时体悟到了成功的喜悦。
郭主任和评委老师们针对两个课题的做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郭主任提出:数学复习首先要着力构建知识网络,以此突破当前面临的复习困境。而构建知识网络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逐步提升学生能力,最终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教学有方,复习有道,此次复习研讨活动的开展,是集体智慧的凝练,不仅为老师们的复习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更为老师们拓宽了复习的思路,提供了高效的复习之法。复习课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很长,接下来他们会继续优化复习策略,让高效复习落地生根!
(网易山西 闫珊 杨滢 助编 池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