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6岁的S女士在太原市人民医院成功接受盆底重建手术,摆脱了困扰30余年的盆底脱垂痛苦。此前,她曾辗转多家医院,历经多次手术但效果不明显,最终在太原市人民医院特聘专家、上海市同济医院妇产科童晓文教授的精心治疗下,迎来康复希望。
饱受脱垂之苦,30年求医路漫漫
S女士的病情始于1987年的分娩。当时由于胎儿过大,产后她就感觉有组织从阴道口脱出。虽然在哺乳期后有所缓解,但是此后症状逐渐加重。2008年,她因盆底脱垂合并子宫肌瘤、宫颈肌瘤,在一三甲医院接受子宫全切手术。然而手术并没有改善她的脱垂问题,三年后她的阴道残端完全脱出阴道口。
此后,她辗转就诊于各大医院,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效果均不理想。曾有医生建议她前往北京手术,但因各种顾虑,只能无奈放弃。2022年,她因直肠癌接受手术,术中虽进行了部分盆底修复,但半年后脱垂再次复发,且症状更加严重——阴道口脱出组织如“苹果”大小,严重影响行走和排尿,只能依靠盆底托带勉强支撑。长期的摩擦和干涩让她痛苦不堪。
千里医疗接力,脱垂难题迎转机
就在S女士几乎绝望之际,转机出现了。三个月前,她姐姐所在社区的网格员了解到她的情况,向她推荐了太原市人民医院特聘专家、国内盆底疾病顶级专家、上海市同济医院童晓文教授,并以身边成功治愈的病例鼓励她前来就诊。起初,多年的就医挫折让S女士和家属犹豫不决,但经过多方打听和查询,最终决定来医院面诊。
2月24日,S女士第一次找到童晓文教授面诊。经童晓文教授详细询问病史以及全面检查,确诊为重度阴道穹窿脱垂。结合查体结果,童晓文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S女士解释了病情及手术方案,童晓文教授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耐心细致的沟通,让经历多次治疗挫折的S女士重拾信心,决定在医院接受治疗。由于患者曾经历多次手术,盆底结构严重受损,加上患有糖尿病,手术难度和风险极高。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血糖调控,4月19日,S女士住院准备接受手术。
顶尖技术攻克难题,患者重获新生
4月21日,童晓文教授团队为S女士实施了全盆底重建术,该手术不仅需要术者具有高超的手术操作技能,能熟练掌握盆底解剖结构,而且对操作者缝合技巧要求极高。面对患者手术次数多、阴道壁瘢痕严重,解剖结构紊乱、盆腔粘连严重的情况,童晓文教授带领妇产科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克服重重困难,精准修复了受损的盆底支撑结构,成功完成手术,出血量不到20毫升。术后,S女士恢复良好,脱垂症状明显改善。
上海市同济医院童晓文教授是国内最早引进和推广现代女性盆底学的专家,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尿道中段悬吊术以及后路IVS手术,拥有盆底手术相关专利6项,被业内誉为“中国盆底学之父”。
太原市人民医院在童晓文教授的指导下,成立了太原市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中心,成功开展各类盆底疾病手术,如盆底重建术、前盆腔网片悬吊术、经阴道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300余台,其中四级手术200余台,以及阴道穹窿脱垂全盆底重建手术1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患者的认可。
什么是阴道穹窿脱垂?
阴道穹窿脱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盆腔脱垂,发生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指阴道残端下降至低于处女膜水平上方阴道全长2 cm 处,在非脱垂行子宫切除患者中发生率约0.5~1.8%。通俗的来讲,子宫和阴道壁就像一间房子的“吊灯”和“天花板”,虽然“吊灯”拆掉了,但是如果支持“天花板”的结构出现松弛缺陷,“天花板”仍然可能塌陷。可以通过全盆底重建术,加固维护原有的“天花板”,让其恢复结构功能。
如何治疗阴道穹隆脱垂?
阴道穹窿脱垂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合并症多,以及既往手术瘢痕影响,处理起来相对棘手。治疗这种情况,童晓文教授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全盆底悬吊术(又称童氏术式)。传统手术需要进腹悬吊或者经阴道和腹腔镜联合手术,手术路径复杂,不能做到真正的微创,且麻醉及手术操作要求高,并发症多。童式术式经阴道网片植入的办法,让盆底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撑,达到一个解剖和功能的复位。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可以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网易山西 黄晶 通讯员 史新燕 魏勇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