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123.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81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面对“煤长水短”的基本省情,山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略,以“四水四定”为刚,贯穿于水资源管理全过程,以水安全保障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治水兴水之路。
4月18日下午,山西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龚孟建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以“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为刚,研究部署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落实工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水动力”。
政策引领,锚定水资源管理方向
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紧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水利部要求。以“四水四定”为总牵引,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为主线,将水安全保障作为核心目标。这意味着,水资源的分配与使用不再是无序的,而是有了明确的“规矩”和“红线”。
各市县需将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省级分配指标内,守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这并非简单的数字限制,而是引导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避免盲目扩张和过度开发。科学合理制定“十五五”规划目标和布局,为未来城市、产业、人口的发展描绘出与水资源相匹配的蓝图,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节水优先,拧紧水资源“阀门”
节水是水资源管理的关键一环。会议提出要从多方面精准发力,让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实施深度节水控水,在农业领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让每一滴水都能滋润更多的农田,实现农业节水增效;在工业领域,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水工艺和设备,减少废水排放,实现工业节水减排;在城镇,加强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损率,推广节水器具,引导居民养成节水习惯,实现城镇节水降损。
健全节水制度体系,修订节约用水条例,完善节水激励机制,让节水者得实惠。同时,建立“管行业就要管节水”的机制,推动多行业多部门协同管水节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的强大合力。
强化取用水监管,严格规划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对超载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这就像给水资源的使用装上了“监控器”,确保每一滴水的使用都合法合规、合理有序。
空间均衡,织密现代水网“经纬”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现代水网体系建设成为重要任务。以现代水网建设为牵引,优化配置水资源,就像编织一张紧密的水网,让水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合理流动、高效利用。
增强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全力构建山西现代水网体系。上接国家水网,提速省级水网,下通市县水网,让水资源能够顺畅地输送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深入开展“水网 +”行动,充分发挥水网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系统治理,守护母亲河与地下水“生命线”
母亲河是生命之源,地下水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全域推进母亲河复苏,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幸福河湖建设为载体,实施母亲河复苏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通过清理河道、生态修复等措施,让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严格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管理,强化动态预警,实施超采区分类施策,确保地下水水位稳步回升。落实19处岩溶大泉“一泉一策”,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每一处泉眼,确保晋祠泉稳定复流,让地下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两手发力,提升水治理管理效能
在水资源管理中,既要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又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深入落实河湖长制、节水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水资源管理格局。
持续推进水权水市场、水价改革和水利投融资改革,加快用水权初始分配,落实用水权市场化交易。让水资源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流通,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鼓励供需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积极推进新建水利工程提前明确量价条件,让水资源的价值得到合理体现。全面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促进农业节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此次会议为全省水资源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将在政策引领下,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让每一滴水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福祉的强大动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支撑,让三晋大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素材来源:山西水利)
(网易山西 李恒灵 李丽 助编 董文玉 刘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