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人,始于行;立德无声,润于心。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时总结和推广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切实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在学校政教处的策划和牵头下,4月22日下午,太原市小店区第三中学校召开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此次分享会由副校长赵合心主持。赵副校长指出:“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门哲学艺术,更是一种匠心精神的传承。本次交流不仅是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也是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参会老师们都带着一颗虔诚学习的心开始了此次经验分享会的旅程。
此次交流会由优秀班主任代表赵翠霞、赵如玥、高文彦三位老师进行经验分享。三位老师分别从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情感教育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带班经验,交流了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感悟和思考,为班主任工作精细化管理又明确了新的努力方向。
赵老师认为,班级管理是一门涉及微妙人心、刚性制度和柔性文化的复合产物。优秀的班主任必须要有一定的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赵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好三把“万能钥匙”:用制度管事、用情感管人、用文化管心。制度管事,是班级运行的“定海神针”,班级管理需要制度和规则的指引,搭建“人人有责”的管理团队,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情感管人,是走进学生心里的“敲门砖”,要善于发现“隐藏款”闪光点,通过当众表扬、颁发“班级小明星”奖状,让每个学生都找到存在感;文化管心,是凝聚班级的“黏合剂”,通过定目标、造氛围、创符号等增强学生们的班级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赵如玥老师充分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到班集体文化建设中来,设置班级专属小小职务:灯光师、护花使者、矛盾纠纷调解处处长等。在此基础上又创建特色班级文化:小高帮忙帮扶团,让孩子们参与班级事务管理,融入集体,提升了学生的班级参与感、心灵归属感、学习幸福感!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遵循三字箴言:懂、引、伴。“懂”,是理解,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环境;“引”,是引导,是启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伴”,是陪伴,是支持,细心发现学生的每个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正向回馈,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和支持者。
高文彦老师说:“教育是爱的结晶,教师的爱是一种高尚的爱、深沉的爱、恰到好处的爱。”在班级管理中她常常怀着一颗充满爱的心面对孩子、家长,感恩遇见,感恩合作。她表示,教育不是把不同的孩子变得相同,而是把不同的孩子变得更加不同,用爱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心灵的归宿,用心鼓励每一个孩子发现内心对未来的召唤,向着自己心灵的召唤狂奔。在学习生活中,她一直坚信认为,品行比成绩更重要,学会关爱学生: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为每一个孩子搭建平台,给予每一个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老师们认真聆听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围绕案例和学校班主任工作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老师们收获颇多,感悟颇深。此次经验交流会达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经验共享的目的。大家一致表示,一定会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创新工作,提升自我,再创班级管理新佳绩!
赵副校长给予了此次经验交流充分的肯定,赞赏了各位班主任辛勤的付出,同时再次强调了班级细节管理的必要性!教育没有捷径,唯有爱与坚守让他们站在一起共同奋斗,这种精神可贵、可敬又可爱!他们应该将这种优秀精神传承下去,让这种师爱洒满校园!
最后,张凤云校长在会议中对全校班主任寄予厚望:教育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无非就是在孩子们身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把每项工作都做细做精。教师不仅要有实战经验,还要有智慧,智慧教育让我们越来越亲近,相信有了优秀教师的传承,太原市小店区第三中学校一定会越来越好!
“管”而有方,“理”则有道,凝聚智慧助成长。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优秀经验的分享,它为班主任今后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提供了取长补短的平台,为班级管理、家校共育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策略,进一步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相信通过这样的经验交流,一定能够让学校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网易山西 张敏 李丽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