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忻州经济开发区,未及厂区便能捕捉到若有若无的草木清芳——那是黄芪的浑厚、茯苓的清润、陈皮的辛香在空气中交织。这里,是拥有两百年历史的山西复盛公大药厂有限公司,这家肇始于清嘉庆六年的老字号,因“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传奇,早已成为晋商文化与中医药文明交融的活化石。
古方新生:从钱庄药铺到“老字号顶流”
复盛公的故事,始于清嘉庆六年的祁县乔家大院。彼时,它不仅是钱庄票号的金字招牌,更以“中药炮制”绝技闻名。古法技艺与现代科技在此交融,如同陈年老酒与新酿佳酿的对话。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这家承载着非遗技艺的百年药企并未困守旧日荣光,而是以现代化 GMP 生产基地为画布,用科技画笔重新勾勒中医药的未来轮廓。
2024年入选“中华老字号中医药 Top40”,正是对其“守正出奇”发展路径的最佳注脚。如今,已蜕变为心血管、补益健康等领域的现代化药企,年增长率超20%,外感平安茶等独家产品更成市场“爆款”。
科技赋能:老手艺遇上新“秘方”
在中药提取车间的拣选间里,一袋袋茯苓在筛药机内欢快地翻滚跳跃,像是在进行一场迈向成药的“体检”;蒸煮间内一口巨大的银色金属蒸锅斜立,那是可倾式中药蒸锅。水浸透后的药材进入这口大锅,要蒸4个小时高温“桑拿”,像是在经历一场特殊的修炼;烘房则如同一个大型“空气炸锅”,一排排药材在顶进侧排的烘烤下均匀受热,激发药效。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进入外感平安茶制作最核心的工艺部分——“三提三收”。源自《伤寒论》的外感平安茶,将古法智慧与现代科技演绎得淋漓尽致,是蒸馏提取挥发油的 “气之精”、水提浓缩的 “水之润”、醇提淬炼的 “火之烈”,三股力量在不锈钢容器中完成古老方剂的现代重构复盛公巧妙地将古法技艺与现代设备结合,把“精准”贯穿到投料、用时、温度等整个工艺流程,最大程度激发、收集药效,还实现了无人提收。
传承创新:复盛公的“双”重奏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但也不能一成不变。中医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兼顾传承与创新。”复盛公总经理解晨雾道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注重实践创新,每年投入7000万元用于研究创新,占企业投入的20%。并采用师带徒模式,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下去。
在心血管、女性健康等赛道,复盛公以“剂型改革”撬动年轻市场。大蜜丸变小蜜丸,古方茶包成“养生新宠”,复盛公的产品不再只是药房里的“老面孔”,而是年轻人办公桌上的“轻养生伴侣”。
复盛公的野心不止于“复活”,更要“破圈”。今年,厂区扩能行动剑指10亿元产值以上,制剂产业链延伸向大健康领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它选择“慢火细熬”,用科技延续古法,用创新致敬传统。或许,这就是中医药最动人的模样——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未来的轻盈。
(网易山西 张敏 助编 郑淑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