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动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近日,“迎泽区小学语文低段提升教学质量 发展优质均衡教育专场活动”在太原市迎泽区建设路小学成功举办。全区各小学低段语文教师齐聚一堂,通过课例分享、专题研讨等形式共话教学新思路。活动特邀区教研员洛晶老师、建设路小学刘锦华副校长、韩丽副主任全程参与指导。
聚焦课标实践 深耕核心素养
三晋小学裴杏君老师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要求,作《“表达与交流”与“梳理与探究”的融合实践》专题分享。通过“情境化交际圈”“项目式学习包”等创新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将口语表达训练与信息整合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其设计的“班级小记者站”“汉字探秘屋”等特色活动,为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立体化培育提供了可操作范式。
单元整体建构 赋能课堂提质
第二实验小学王丹老师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蓝本,系统解析《单元要素的结构化实施路径》。通过绘制“三维要素关联图”,直观呈现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运用的螺旋递进关系,并创新提出“游戏化闯关评价单”,将单元目标转化为可视化学习阶梯。现场展示的案例要素构图,生动诠释了如何在真实情境中实现语文要素的落地生根。
多元智慧碰撞 共享教学经验
除专题分享外,来自全区各校的一二年级教师代表也结合教学实践作了优秀经验交流。多名教师通过案例剖析形式,分享了“识字游戏化”“阅读生活化”“表达情境化”等低段教学策略,为低段语文课堂注入了新活力,引发了参会教师的广泛共鸣。
专家引领方向 共绘发展蓝图
活动尾声,区教研员洛晶老师作总结发言,强调低段教学要“紧扣课标锚点、把准儿童特点、突破质量难点”,建议各校通过组建跨校教研共同体、开发区域共享资源库等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共享。建设路小学刘锦华副校长表示,作为承办方将持续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助力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智慧共享、思维碰撞,为区域语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据悉,迎泽区教研室将持续开展“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系列研讨,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区域教育生态整体优化。
(网易山西 郗艳 助编 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