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洒在田垄上,一群系着红领巾的身影正俯身耕耘。4月25日,祁县第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走进祁县青少年劳动实践基地,在春耕的时节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践万个岗” 劳动实践之旅。这场融合了栽苗、翻土、归垄等农事体验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的双手沾满了泥土的芬芳,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劳动的种子,让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孩子们已站在田埂间。他们面前不是黑板与课桌,而是等待翻耕的褐色土地;手中握着的不是铅笔与橡皮,而是沾着晨露的幼苗与铁锹。
田垄间,女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化身 “青苗守护者”。她们轻捧嫩绿的幼苗,如对待珍宝般放入土坑,指尖轻轻扶正茎秆,细土温柔包裹根部。阳光斜切过新发的枝桠,在孩子们专注的眉间投下细碎光影,田间微风掠过发梢,带走额头的汗珠,却让对生命的敬畏在掌心沉淀。
分工协作的场景充满诗意:提篮的身影穿梭苗床与田地,为栽种点输送希望,似在编织绿色襁褓。当一排排幼苗在春风中挺直腰杆,孩子们的目光里跃动着光亮 —— 她们懂得,亲手埋下的不仅是脆弱的秧苗,更是对自然的承诺与对生长的期待。
男生们则在翻土归垄中开启与土地的 “力量对话”。手握铁锹的少年们跟随老师的示范,用力叩击板结的地块。铁锹入土的闷响与泥土滑落的沙沙声,交织成田间最质朴的劳作乐章。起初,因用力不均而踉跄的身影、铁锹深陷土中的窘境,在相互提醒与调整中渐入佳境。他们学会观察土壤松紧,掌握 “深耕浅翻” 的节奏,让板结的土地在铁锹起落间舒展身躯。
归垄时,俯身聚土的动作从生疏到流畅,如在大地上绘制工整的五线谱。有人开道松土,有人整理垄型,默契在协作中生长。当笔直的田垄在阳光下延伸,少年们额头的汗水折射出自豪 —— 他们明白,劳动从不是单打独斗,智慧与配合才能让土地焕发生机。
当夕阳为田野镀上金边,这场“土地课堂”也迎来尾声。回望一天的劳作,孩子们的手掌磨出了薄茧,裤脚沾满泥点,但眼神却愈发清亮。他们触摸到了土地的脉搏,读懂了“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更在协作中领悟了责任与担当。
祁县第二小学的探索,为"五育并举"写下鲜活注脚。当劳动教育突破"大扫除""值日生"的局限,当农耕体验升级为系统课程,教育正以更丰盈的姿态回应时代之问。未来的劳动者需要的不仅是知识储备,更是脚踏实地的品格,是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暮色中的实践基地,新翻的泥土散发着芬芳。这气息里,有劳动教育的破土之声,有少年成长的拔节之音。当教育回归生活本真,当成长扎根大地深处,我们终将明白:最好的课堂不在围墙之内,而在广袤的天地之间;最美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让生命在劳动中自然绽放。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郑淑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