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政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太原市万柏林区凤凰双语小学数学教研组积极响应号召,以“减负不减质”为目标,聚焦课堂主阵地,探索出一条提升教学质量的新路径。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可视化、具体化,他们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核心知识,发展关键能力。以下是他们在实践中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张老师说:“过去我们总抱怨学生不会思考,其实是我们没有为他们搭建合适的思维脚手架。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现在我能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的思考路径,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完善思维过程。”
他们引入了多种思维可视化工具:
- 思维导图:用于单元知识梳理,如"分数的认识"主题思维导图
- 流程图:展示解题步骤,如应用题解题思路分解
- 模型图:如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数形结合理解抽象概念
- 思维气泡图:记录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和策略
李老师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分数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我们设计了“披萨分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在平均分的过程中自然理解分数的意义。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路径,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负荷。”
他们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现在每节课都留出10-15分钟的思维训练时间,设计有层次的问题链,让学生充分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的完整学习过程。
他们教研组形成了以下共识:
1.双减"本质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从关注“教了多少”转向关注“学会了多少”;
2.可视化思维工具是提质的有力抓手:使隐性的思维过程显性化,便于指导和评价;
3.课堂效率源于精心设计:每一分钟都应发挥最大教育价值;
4.教师专业成长永无止境:需要持续学习、实践、反思、改进。
最后教研组长张老师总结:“双减不是简单地做减法,而是要做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加法。我们将继续探索思维可视化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更有思维深度、更贴近学生认知规律的高效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
未来,老师们将继续以教研为引领,以课堂为阵地,在落实“双减”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网易山西 黄晶 贾婷茹 通讯员 原贝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