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春光,只愿兰蕙结芳质,不悔此生付秋风。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桃花红”。
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方式。为进一步落实“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要求,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育人质量,3月25日始,古县城镇第三小学语文组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整本书阅读课”听评课教研活动,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例一
段毅曼老师进行了《读古典名著 品百味人生》整本书教学展示。课前的才艺展示非常出彩,开课初始,师生一起谈名著,评人物,扣紧主题。紧接着,段老师引导孩子走近四大名著,以问题链串引,让孩子谈自己喜欢的人物以及原因。课堂上,段老师循循善诱,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发现,教学环节清晰,张弛有度,不仅驱动了学生自主阅读,更有效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任务管理策略。
课例二
周华老师执教的是《西游记》推进课。整节课教学环节思路清晰——“名著知识我分享”带师生们去回忆,“名著知识选一选”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名著方法谈一谈”直切阅读方法,“名著人物聊一聊”,将经典人物悟空的人性,神性,佛性立体地展现,最后“名著知识我传承”,让孩子们联系生活,以传承者的身份传承经典。整堂课的重点是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学环节紧凑合理,不管从教态上还是整个教学设计上,都能看出周华老师经过了精心的准备。
课例三
苗景老师展示的是《国之脊梁》汇报交流课。课堂上,师生将阅读内容聚焦到了40位中科院科学家的故事上,引领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感人故事,以抓主要人物和典型事例的方式引导阅读,在展示学生以往阅读成果的基础上,又以不同形式进行阅读交流,关注到学生差异,给足学生表达的机会,也把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里。课堂中充分关注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由“被动”听课到“主动”参与,切实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
课例一
史俊杰老师此次执教的是《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推进课。开课的才艺展示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明白“活到老,学到老”。在“猜情节”的过程中,史老师先带领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然后向更深层次递进,唤起学生们的精神共鸣,从而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通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渗透学习方法,烹调出浓浓的语文味儿来!整堂课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再到出示道理,层层递进。结课时的“寓言小剧场”,孩子们精彩的演绎,更是将本节课推向高潮。
课例二
范文娴老师执教的是《伊索寓言》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课前的才艺展示,学生表演的入情入境。课堂上,老师循循善诱,让学生明白《伊索寓言》的主人公有哪些,学生从文中质疑,在文中寻找答案,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读出文章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深刻寓意。显然,学生们在课堂上有了不少收获。老师对孩子们的引导,做到收放结合。
课例三
李海霞老师进行的是《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推进课。开课时,李海霞老师紧扣“愚人”展开教学,四则寓言故事,将愚人形象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学生们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明确如何从寓言故事中提炼道理。最后一则寓言《凤凰和猫头鹰》更是上升难度,更见李老师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从开课到结课,李海霞老师为所有听课的师生呈上语文盛宴!
课例四
张瑜老师此次执教的是《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交流课。开课时的才艺展示——《守株待兔》为本节课开了好头,接下来的一系列猜故事,形式丰富,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中国古代寓言》凝聚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短小精悍,寓义深远。张老师在课堂上充分抓住寓言故事的特点,让学生读寓言,明白寓言故事的道理;在生活情境中用寓言规劝,聊聊身边寓言人物的影子,使学生读进去,再从书中走向生活,在生活中用语文,感受寓言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课例一
孙溶老师此次执教的是《读读童谣和儿歌》汇报交流课。
课前的才艺展示中,学生们用响铃、响板、快板、手势舞四种方式演绎童谣和儿歌,一起徜徉于声韵的海洋。紧接着,孙溶老师带着同学们进行阅读分享环节,尤其是用三个锦囊带着孩子们玩转童谣,用节奏拍读,旋律唱读,方言趣读来展示童谣和儿歌,古县方言的童谣更是让大家开怀大笑。“创编任务单”让同学们放飞自己,用一个个小问题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整节课学生们读得兴致勃勃,可以说整节课学生情绪没有低谷的时刻,同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儿歌童谣音律之美、节奏之美,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阅读的种子。
课例二
陈君老师执教的是《读读童谣和儿歌》推进课,陈君老师充分考虑学情,大胆取舍教学常规环节,一首《摇摇歌》,摇出了童谣的音韵美,摇出了师生们共有的美好回忆,摇出了孩子们的热情,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给学生足够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演,去悟,带领学生孩子们在整节课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感受到童谣和儿歌。
课例三
韩志荣老师执教的是《读读童谣和儿歌》推进课,本节课,韩老师立足于整本书,精心设计了两个环节——“小小游戏真有趣”“我是懂事好孩子”,激发了孩子阅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整堂课上学习氛围浓厚,课本中提到的“小老鼠上灯台”,好多小朋友幼儿园就学过,他们也能说说自己会的儿歌和童谣,热情高涨。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带领孩子们去读儿歌和童谣,丰富多彩。
课例四
高俊丽老师执教的是《读读童谣和儿歌》交流展示课,课堂上,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们掌握阅读之法。高老师这节课,用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带着孩子徜徉在教学情境中:“童谣儿歌欢乐园”、“童谣儿歌乐翻天”、“童谣儿歌我会编”。在回顾分享阅读成果时,教给了学生阅读儿歌的方法,那就是在阅读整本书时,除了读一读,还可以结合图片来猜一猜,基于儿歌本身来编一编,让诵读的层次更加丰富、方法更加多元。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场温暖人心的坚持,是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
这是古县城镇第三小学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第三个年头,每一次的评课都是进步的号角,每一次的反思都是突破的信号。在研讨活动中,本组成员围绕授课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细致点评,大家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教学中的亮点,又积极研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为打造高效课堂献计献策。大家在交流中思考、探寻、分享,在思维的火花中共促成长,共同提升。
古人云:“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苍生治水者,不可使其沉溺于湖海。”而作为教师,承担了“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重任,愿做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抱薪者”“治水者”,甘心“毙于风雪”“溺于湖海”,只求不负期望,不愧己心。
(网易山西 郗艳 贾婷茹 通讯员 孙溶 助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