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全体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区域教育教学水平,在县局课改新导向的感召下,祁县第二小学共同体积极探索课堂提质增效的新路径,努力实践高质量发展。
第一环节 课例展风采,教研共成长
杨忠巧老师和295班同学带来《折线统计图》。课堂上,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引出折线统计图。先引导学生自学单式折线统计图,并以“我国近十年出生率与死亡率”为案例,通过对比,找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堂上以AI豆包技术赋能,将课堂推向“数学与社会责任”的育人高度。练习环节兼顾基础与拓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如气温变化、股票走势),深化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知;拓展练习则设计一个开放情境,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灵活应用知识。课堂总结时,杨老师进一步强调“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思维习惯。
李变英老师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主要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和容积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方面进行了整理与复习。复习时不仅关注结论与公式,更关注公式推导的过程。最大的亮点是:基于“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含有几个体积单位”这一新课程理念,凸显了图形与几何中“图形测量”的一致性。整节课,李老师巧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张晶晶老师的课是在二年级学过“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的。首先,通过学生自主搜集不同年份的年历,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去探究知识;其次,自学记忆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研究了一年的天数并安排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岳慧慧老师带着同学们开启了“年月日”的探索之旅。从开国大典、“神舟”五号升空、北京奥运会这些意义非凡的时刻引入,同学们迅速被时间的魅力吸引。通过观察年历,大家认识了大月、小月和特殊的二月,还巧用拳头记忆法、歌谣帮助理解。小组合作环节,大家积极交流,用精准的语言分享学到的知识,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探索数学世界的乐趣。正如课后寄语所说:“每日探究新知识,每月就有大收获,每年才会大进步”,为同学们指明了持续学习的方向。这堂“年月日”课程,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时间知识的大门,让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之路上,满怀期待地继续探索更多未知的精彩。
在梁泓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逐步认识了面积的概念。从“摸一摸”的活动开始,孩子们用手掌感受课桌、笔筒等物品的表面,在对比中区分出平面和曲面,实实在在地体会到“面”的存在。当探究“面的大小”时,梁老师带着学生层层深入。在学习面积单位的时候,学生从直观比较到动手操作,再走向数学思考,既学会了比较面积的方法,又为学习面积单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整堂课把学生自学的收获转化为深入的讨论和实践,让知识从理解真正走向应用。
和育竹老师设计的情境贴近生活:通过“与哪吒拍照合影”,让抽象的排列问题具象化,学生参与度高。操作促进理解:借助学生参与演示的动手操作,学生直观感受排列过程,逐步从“动作思维”过渡到“符号思维”。分层练习有效:基础题巩固方法,生活题强化应用,拓展题引发思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整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上台展示等形式充分参与,积极性高。教师注重追问引导(如“还有其他方法吗?”“怎样验证是否重复?”),鼓励多角度思考,有效拓展思维深度。紧扣教材重难点,以直观活动为载体,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受排列的逻辑性与趣味性,是一节扎实且富有启发性的数学课。
许鑫祎老师的数学课以生活问题为导向,通过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平均数计算方法,理解其统计意义。课堂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借助小组合作激发思维碰撞。后续将更关注个体差异,优化分层指导,让数学思维训练更精准有效。
何锐星老师的这节“哪吒闯关数学课”以趣味情境贯穿,开场通过烟花特效、口算游戏及哪吒视频激发兴趣。第一关“生活数学展”,借助学生作品引入加减法分类;第二关“数量探秘”,引导学生探究加减规律,深化概念理解;第三关“智慧大考验”,通过梯度练习巩固知识。总结升华环节回顾重点,布置记录生活数学故事的作业,衔接实践。其设计增强情境连贯性,优化互动形式,注重概念建构与生活衔接,符合低年级认知特点,让学生在闯关乐趣中掌握加减数量关系。
申彤老师展示的《图形的运动(三)》课例,基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与学习起点,依托不同学生的不同思路为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再次操作、优化归纳,从而让学生充分经历线段与三角形的旋转过程,整节课让学生的学有痕迹,思有深度。
第二环节 聚力深耕研方向,百花齐放话教研
教研中,祁县第二小学四大特色工作室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作为学校教研创新的重要载体,各工作室以专业引领带动区域教研,展现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和研究深度。四位工作室主持人对各自工作室研究方向作了介绍并结合对应课例进行了循环实证与点评,让与会教师从工作室研究的模式到操作的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
第三环节 精读引领指方向,兼顾差异与素养
最后县教育局教研室薛俊辉老师以专业的视角和深厚的教研功底,对活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指导。“翻转课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和微课,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聚焦答疑与重难点突破,对于知识薄弱学生,教师要分层指导,确保学生整体跟进,避免两极分化;在“小组合作”中,首先要科学分组,明确具体任务,发挥学生个体优势,教师也要做出多元评价;针对“命题与作业设计”,设计时要遵循基础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原则,注重单元视角及学科融合,作业布置分类分层。上好“复习课练习课”,首先要系统化梳理单元知识,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做好分层复习计划,精练典型例题。总之要以文为本,以问题为驱动,不断反思改进。这番具有理论高度的讲话,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后续教研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教育,是一场壮丽的长征!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第二小学共同体的全体数学老师将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