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朔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朔州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疾控局局长李希文,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市卫健工委专职副书记魏尧,朔州市卫健委一级调研员李占山介绍了朔州市卫生健康事业过去一年取得的新成效,并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发布会上介绍,过去一年,朔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强基固本谋发展,培能提质求突破,从六方面推动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双增强”“双提升”。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2024年,朔州市大医院新开全科(风湿免疫)门诊等7个门诊、3个病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医学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57人,高水平医疗团队8个,全年门急诊患者收治、手术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10%。市中医医院全面开展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制定与实施,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比例明显提升;市传染病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作稳步推进。市中医精神病医院正式开展(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填补了朔州市物理治疗精神障碍技术领域的空白。县级公立医院新建成3个卒中中心、2个胸痛中心、1个创伤中心并通过省级评估认证,朔城区人民医院肿瘤科纳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核心专科)培育名单。
稳步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完成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和同级卫生监督机构整合重组,加速市、县疾控中心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统筹做好常规免疫和地方病防治。推动12家医疗机构完成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举办全市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培训演练和全市疾控系统卫生应急演练,成功处置2起聚集性、1起输入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力提升了应急处突和医疗救治能力水平。
深入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建优建强中医优势专科,指导朔州市中医医院制定治未病优势病种4种、怀仁市中医医院制定脑病科优势病种3种。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档升级,积极搭建县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建设三星级基层中医馆29家、四星级中医馆4家,支持平鲁区中医医院灸疗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新建应县县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超额建成25个中医药文化知识角,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文化氛围。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2024年继续在全市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共筛查宫颈癌1.7万余例,乳腺癌8500余例。在全市所有助产机构开展妊娠风险评估,全年筛查孕产妇3万余人,专案管理高危孕产妇1100余人,救治危重孕产妇31人,孕产妇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确定1所市级收治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和执行强制医疗任务定点医院,培训心理健康工作人员170余名,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居家服药率等主要指标均达到省级要求。持续落实在岗村医岗位补助和乡村医生收入补偿政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94元。
持续优化健康惠民服务。提前完成1000例上消化道癌高风险人群内镜筛查任务,审核认定21家普惠托育机构、412个托位享受普惠托育补助。推进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2024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累计互认9500余人次,节约费用约177.5万元,群众看病就医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深入开展大病慢病分类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防止返贫三类重点监测户“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并实行医保“一站式”结算。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集中开展健康科普宣传活动34次,健康朔州新媒体矩阵累计发布各类健康知识信息8700余篇次,累计阅读量150余万次;开展“健康体重”体验实践活动30场,发动党员干部群众29106人次;开展职业健康科普宣传20场次,持续把疾病科普知识送到企业、校园、单位、家庭,全民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之年,市卫健委将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坚持守正创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升级版,提升县乡两级诊疗能力。持续推进怀仁市县级医疗集团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试点改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人才兴医,以人才链牵引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培养高层次人才、骨干人才和基层适宜人才三类人才,深化医教研协同发展。
聚焦能力提升,持续推进“建兜提”强医工程。加力推动市级区域医疗高地建设,持续提升县域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兜牢基层服务网底。
强化为民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健康保障。扎实开展省、市政府民生实事,深入推进中医药强市战略,持续提升重点人群健康保障能力。
坚持改善服务,提高人民健康获得感满意度。深入开展“儿科、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和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完成好国家卫生健康委8件为民服务健康实事。
强化医防融合,统筹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健全完善疾控事业运行发展机制,加强疾控专业人才培养,认真落实12项疾控重点任务。
发布会上还介绍,朔州市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间开展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朔州市卫健委首先将全市14所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全省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范围,后将28所(包括以上14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全市检验结果互认范围,自此检验结果互认拓展到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间、医联体内和县域医疗集团内。同时,确定省、市级互认项目共160余项。自实施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累计互认14017人次,节约费用约276.5万元。
在疾控体系改革方面,市县疾控局全部成立运行,疾控和监督机构全部完成了整合重组。市、县疾控中心应急指挥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实现了与国家、省互联互通,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部署基本完成。重大传染病保持低流行水平,免疫规划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干预持续增强,分类落实疾病源头防控措施。卫生应急队伍实现了市县全覆盖,建成了4支(85人)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1支(11人)市级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建成了6支(122人)县级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和6支(32人)县级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山西省属于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多年来,朔州持续把加强出生缺陷干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国家在全国对准备怀孕和孕早期三个月内的农村妇女实施免费增补叶酸项目,在此基础上,该省又增加了对城镇妇女实施免费增补叶酸的项目。
在全市妇幼保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21—2024年,在规定的任务基础上累计完成农村妇女增补叶酸27879人、城镇妇女增补叶酸15143人,完成率均超100%,连续四年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为0,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
“2025年,根据各县(市、区)的人口基数和实际需求,朔州市免费增补叶酸项目任务数农村妇女为8450人、城镇妇女为3050人。”李占山介绍。
(网易山西 黄晶 刘祥蓉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