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初临时分,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中学的阶梯教室灯光亮起。4月27日晚7时30分,初一初二全体住宿生依次步入教室,黑白校服在暖黄的灯光下晕染出青春的光泽。这场以“红领巾下的成长课”为主题的观影活动,在初夏微凉的晚风中拉开帷幕。
活动伊始,校长开始讲话,深灰色西装的轮廓被教室的光束勾勒得格外清晰。他走到同学们的身边,与他们分享他的姚中时光。“我希望同学们在姚村中学的日子是彩色的,是靓丽的,更是深刻的。同学们在学校住宿,平时每天都在努力学习,生活难免会枯燥乏味,所以,今天我们组织大家进行观影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丰富一下校园生活,也看到红领巾的意义。”台下倏然寂静,有前排学生不自觉挺直了脊背,后排几个正在摆弄电子手表的学生默默收起了设备。
七点半,礼堂灯光渐暗。《一条红领巾》的片名在幕布上浮现的瞬间。这部电影以一年级学生为主题背景,故事讲述一年级学生万明,在学校评选第一批少先队员时没选上。看到入选的同学戴上红领巾,十分羡慕。于是没经过家长同意拿钱买了一条偷偷戴上,自我欣赏。被母亲发现后,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最终让他明白了荣誉的真正含义。这部影片以万明为代表的当代儿童,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具备善良、正直、阳光、勤奋、自立、守纪、诚信、坚韧勇敢、求真爱国的新时代儿童品质。他们积极地处理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误解,剧情里赋予更多的思想内涵。
镜头里万明踮脚偷看光荣榜的模样,让许多学生想起自己落选班委、落选比赛时的失落;当主人公用压岁钱买来红领巾,躲在房间里对镜子反复练习队礼时,更是让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想起了那些在综合楼苦练的日子。最触动人心的一幕出现在暴雨夜:万明母亲没有粗暴撕下孩子偷戴的红领巾,而是握着他发颤的手,将皱巴巴的布料重新熨得笔挺。“红领巾不是遮羞布,是先锋队的战旗。”这句话不仅抚慰了电影中万明的心灵,也宽慰了与他有着类似经历的同学们。
通过《一条红领巾》展现出这一代人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具有善良正义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从而引导年轻人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影片描述各个小演员的人物故事,表现出当代少年大爱无私、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成为国家新一代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的爱国情怀。
散场时已是晚九点,月光与路灯交织的校园小径上,随处可见仍在讨论剧情的少年。正如校长在活动总结会上所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把火,正在姚村中学的初夏夜空下悄然蔓延。
这场始于银幕的教育,最终在少年心田长成了不谢的花海。当九月的秋风吹动教学楼前的国旗时,或许会有人注意到:那批参与过四月观影的学生们,总会在奔跑时下意识护住胸前的红领巾。这些红色的三角巾如同六百枚小小的火炬,在青春的巷道里明明灭灭,照亮荣誉最本真的模样——不是烫金的证书,而是暗夜里悄然挺直的脊梁,是犯错后颤抖着举起的手掌,是无数次迷失与觉醒间,那串终于踩实的脚印。
(网易山西 张丽 闫珊 助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