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山西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太原市小店区东中环学校)心理教师邵卓茹为二年九班44名学生带来别开生面的心理团辅课《雨中人》。该课程通过意象绘画与团体互动,引导学生探索压力应对方式,在初夏时节播撒心灵成长的种子。
课程以"雨"的意象破题。邵老师运用具象化技术,带领学生在舒缓音乐中闭目想象:"若此刻身处雨中,你会如何应对?"随后分发画纸,鼓励学生用彩笔描绘心中场景。创作过程中,邵老师穿行于课桌间,观察并记录学生笔触力度、色彩选择等细节。
作品呈现阶段,课堂化身微型艺术展。有的画作里主人公撑伞从容漫步,有的则描绘雨中奔跑的急切,更有学生画出众人共擎巨伞的温暖场景。邵老师像讲故事一样告诉大家:"看,有的小朋友把伞画得特别大,说明他觉得压力山大;有的小朋友画自己在雨里蹦蹦跳跳,说明他遇到困难也不怕!"看到有小朋友画了彩虹,她眼睛一亮:"哇!这说明你知道雨过天晴,困难后面藏着惊喜呢!"
在互相看画的时候,小朋友们有了新发现。有个总把伞画得严严实实的小朋友挠挠头说:"原来我老想把什么都管住呀!"另一个爱画彩虹的小朋友开心地说:"我画彩虹是因为我觉得坏事总会变好!"就这样,小朋友们一边画画一边聊天,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怎么跟自己的小情绪做朋友。
此次团辅课以意象绘画为媒介,通过投射理论帮助学生直观认知压力源与应对模式,借助团体互动打破情绪孤岛,引导学生建立"压力可调节"的积极认知,在艺术表达中强化自我觉察能力,培育心理弹性,为构建健康心理防御机制提供创造性路径。
(网易山西 张敏 通讯员 邵卓茹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