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午间,当太原市三十七中朝阳校区沉浸在静谧的午休氛围中,尖锐的警报声突然划破长空,一场以 “实战化、全要素” 为导向的防震减灾应急演练,在午休室楼下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演练围绕宿管应急响应、学生安全撤离、管理层指挥调度三大核心场景展开,全校领导班子、宿管团队及午休学生共同参与,在模拟震情中检验应急体系的协同效能。
演练以突发地震灾害为背景,宿舍楼内瞬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宿管员们闻令而动,迅速从各个值班岗位冲向责任楼层,在走廊拐角、楼梯道口等关键位置,构建起 “网格化” 引导体系。他们一边大声呼喊着 “护住头部、低姿前行”,一边用身体疏导分流,确保254余名午休学生按照 “就近避险 — 有序撤离” 的原则,沿着双侧消防通道,快速向操场安全集结。演练中,特别设置了 “模拟障碍物阻塞通道” 的突发状况,面对这一挑战,宿管员们迅速调整引导路线,其出色的临场处置能力在这场压力测试中得到充分彰显。
校领导班子全程坐镇指挥中枢,借助实时通讯系统,对各区域的疏散节奏进行动态调控,保障演练环节紧密衔接、有条不紊。从第一声警报响起,到最后一名学生顺利抵达集结区,整个过程仅用时2分58秒,圆满实现了 “零拥堵、零失误、零恐慌” 的预期目标。在随后的总结环节,校领导结合近年来校园安全典型案例,深入阐释了应急演练的现实意义:“防震减灾绝非简单的动作重复,而是要让‘先躲避、后撤离’的科学避险流程,成为师生员工肌肉记忆中的安全本能。” 同时,校领导对宿管团队在 “黄金逃生时间” 内的专业表现给予高度肯定,着重强调宿舍作为人员密集区域,宿管员的 “第一响应速度” 直接影响着应急处置的实际效果。
此次演练打破传统流程化模式,通过情景导入、压力测试、复盘提升三个维度,构建起 “指挥 — 执行 — 反馈” 的完整闭环。数据显示,参与学生对逃生路线的熟悉度较上一次演练提升了40%,宿管团队在复杂环境下的协同配合误差率下降至5%。学校明确表示,后续将建立 “每月微场景、每季全流程” 的常态化演练机制,推动防震减灾工作从 “被动应对” 向 “主动预防” 转变,切实将安全防线筑牢在校园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之中。
(网易山西 张丽 助编 武超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