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康复室里,脑电采集头环正精准捕捉着孤独症儿童的脑电波,为定制化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隔壁的祖堂山社会福利院医养中心,护理员们正用专业手法为失能老人进行肢体按摩,让这些曾被“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阴影笼罩的家庭重燃希望。这一幕幕温暖场景的背后,是一张由福彩公益金编织的民生保障网,默默守护着的幸福底线。
这个看似平凡的名字,却承载着不平凡的社会使命。“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得到生动实践。
这座依山而建的 “爱心城堡” 里,490名孤残儿童在227名专业人员的呵护下,享受着 “养教融合”“康教衔接” 的全周期服务。从国内首创的 “集中养育 ,家庭寄养 ,模拟家庭” 多元模式,到引入 BrainCo 脑机接口技术的智慧康复场景,福彩公益金正以科技赋能改写孤残儿童的成长轨迹。
“通过脑电数据精准分析,我们能为自闭症儿童定制社交训练方案,让科技真正成为康复的‘翅膀’。” 康复治疗师的介绍,揭开了福彩公益金的 “魔法”——2023年投入44万元改造家园楼,2024年61万元升级洗衣房设备,692万元用于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每一笔资金都化作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正如儿童福利专家李敏所言:“福彩公益金构建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善,更是让孤残儿童融入社会的‘阶梯’,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
当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成为现代家庭的痛点,祖堂山社会福利院医养中心给出了专业答案。这里收住的中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在“四块牌子一套班子”(南京市祖堂山精神病院、南京市祖堂山社会福利院、南京市祖堂山医院、南京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 的专业架构下,享受着 “医疗 + 养护 + 心理” 的三维照护。护理员为每位老人定制服务计划,让长期卧床的老人也能保持体面与尊严,甚至有百岁老人在这里续写生命奇迹。
“养老护理补贴稳定了人才队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福利院工作人员的话语,道出福彩公益金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关键作用。自2022年国务院明确 “不低于55% 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 以来,祖堂山累计获得1113万元支持,用于门诊楼改造、护理员岗位补贴等项目,推动养老服务从“有人管” 到 “管得好” 的质变。正如老年社会学教授王振华指出:“福彩公益金搭建的,是失能老人的‘第二家庭’,让‘老有所依’从口号变为可触摸的现实。”
当大家轻掷一枚硬币购买彩票时,指尖触碰的不仅是一张薄薄的纸片,更是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福彩公益金用数据书写担当:在儿童福利机构,它是康复设备的 “升级密钥”;在养老服务一线,它是专业人才的 “稳定器”。
这正是公益的力量,聚沙成塔,汇爱成河,让 “一老一小” 的幸福成色,在每张彩票的善意流转中持续升温,让社会文明的高度,在对弱势群体的守护中不断攀升。
(来源:山西福彩)
(网易山西 黄晶 通讯员 闫慧 助编 郑淑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