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太原市三十七中朝阳校区于4月30日,组织开展了“铸魂育人 师德为先——中学生师德师风专项培训”。本次培训时长2小时,围绕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与师德红线展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培训伊始,学校领导强调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要成为“大先生”的重要论述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都将师德置于教师评价的首要位置。考虑到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敏感且价值观形成关键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影响深远。同时,近年曝光的师德失范事件也为全体教师敲响了警钟,本次培训旨在引导教师深刻理解师德内涵,明确行为准则,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培训中,详细解读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从坚定政治方向到规范从教行为,结合中学生教育场景,逐一剖析准则要求。例如,在“关心爱护学生”准则解读时,以校园欺凌干预和关注留守儿童为例,强调教师的责任;通过设置“学生课堂顶撞老师,如何处理?”等互动问题,引导教师理性沟通,避免情绪化惩罚。
随后,对《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进行了深入讲解。明确了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的处理原则,展示了体罚或侮辱学生、有偿补课等六大重点处理情形及相应案例。同时,介绍了投诉受理、调查核实等处理程序,保障教师申诉权利。
在案例剖析环节,分享了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正面案例中,班主任深夜护送突发疾病学生就医,以及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展现了高尚的师德。反面案例里,教师体罚学生致其低血糖晕倒、在家长群暗示索要礼物等行为,让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师德红线不可触碰。
在师德师风专项培训的小组讨论环节,教师们围绕“遇到学生家长送礼如何处理”展开深入交流,积极分享拒绝技巧。大家一致认为,明确规则与加强家校沟通是关键——既要坚守师德底线,以清晰的原则让家长知晓教师职业规范,也要通过日常坦诚的沟通建立信任,从源头避免送礼现象。讨论尾声,杜校长以乌申斯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的名言作结,强调师德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与家长相处的每个细节中:拒绝礼物的果断、坚守规则的坚定、沟通时的真诚,都是教师人格修养的外在显现,唯有以健康心灵筑牢师德根基,才能让教育行为保持纯粹,让家校关系回归育人本真。
本次培训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多元形式,让教师们对师德师风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结尾之际,培训号召全体教师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坚守初心、立德树人,以爱为源、以责为纲,将师德要求内化为职业自觉,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网易山西 张丽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