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智慧与情怀的双向奔赴。为深化“优质均衡”发展,夯实“双减”实效,迎泽区教研室教研员于4月28日赴太原市第三十七中教育集团诺德校区小学部开展了一场“有深度、有温度、有方向”的教学指导工作。
此次教研活动以“诊断课堂、精准赋能”为目标,教研员们以课堂为镜、以问题为钥,通过全学段覆盖听课、分层分组研讨、集中反馈指导等形式,与教师共研教学之道,用专业赋能成长,用真诚传递力量;为我校教学把脉问诊、指明方向。全校师生高度重视、全力配合,以开放的心态呈现真实课堂,以虚心的态度聆听专业指导,在教研员的引领下,进一步在反思中凝聚共识,在对话中明晰方向,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注入新动力。
教研纪实:以课堂为镜 以问题为钥
本次下校共听取语文、数学各3节常态课,涉及一、四、五三个年级,覆盖低、中、高全学段。课堂上,授课教师立足新课标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紧扣学校“温故—知新—实践”三环教学模式,展现真实课堂样态。
一年级语文组田丽老师执教《荷叶圆圆》一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同时通过任务互动,寻觅“爱荷者”,走进生活,探秘对话,捕捉动作,体会快乐,进行识字教学,采用情感导读,让孩子们体会快乐心情。
四年级郝荣宇老师以“大美中国游记展”为依托,带大家领略了巴金笔下美丽壮观的《海上日出》,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其次,让学生找到文中的关键词句,明白了作者从时段、颜色、光亮和位置这些角度,对海上日出的变化过程写清楚。整堂课重视朗读,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到日出的壮丽。
教研员杨花老师深入课堂听课观生,对课堂实际教学、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实际表现情况等进行认真、细致地“把脉问诊”。首先肯定了郝老师在教学中的努力,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习作单元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要求读写结合,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课前让学生放手写,课上钻研作者的精美语言并给予写作方法的指导,课堂最后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动笔写,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并在班上朗读,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年级数学组雷甜甜老师执教《圆的认识》,通过丰富的活动设计和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深入理解圆的本质,感受数学的魅力,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教研员细致观察课堂互动细节,关注分层作业的梯度设计、学科思政的有机渗透以及学生行为素养习惯的养成,精准记录教学亮点与改进空间。在课后分学科与教师开展了深度对话,结合课例从“教学设计科学性”“学生主体性落实”“思维进阶显性化”等维度提出中肯建议。肯定语文组在大单元架构上的深入研究,建议加强“读写迁移”环节的梯度搭建;表扬数学组“生活化作业”创新,提示联系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模型形成知识一致性,教学内容形成一条线而避免碎片化,增加单元目标等改进方向,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集中反馈:多维发力 共绘蓝图
在集中反馈环节,教研员聚焦“双减”落地、思政渗透等核心议题,通过“听—评—研—导”四步联动,为学校教学精准把脉,为教师成长蓄力赋能。在教师备课扎实、管理规范、课堂高效的务实作风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青年教师培养长效机制、跨学科思政资源开发、分层作业体系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该校教学改革锚定坐标。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教研室副主任李莉提出要强化专业共同体意识,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区级“学科中心组”活动,借力跨校教研资源,拓宽教学视野;语文教师要夯实教学基本功,加强粉笔字书写训练,提升板书设计能力;定期开展“作业批改展评”,规范学生书写习惯。
在学生培养方面,强调要优化分层作业体系,分层赋能,设计“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思维拓展”三级作业,注重题型梯度与思维迁移显性化的思维进阶性练习;同时要求强化各年级学习习惯养成,尤其是书写习惯的养成,建立评比机制,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内驱力。
在教学优化层面,建议青年教师立足教材,深耕课堂,深入研读教材、课后习题,提炼学科核心素养落脚点,将教学目标与素养培育深度融合,提升课堂思维容量。
携手共进 向美而行
教育的美好,在于一群人与另一群人的彼此照亮。此次下校指导,既是对该校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契机。他们由衷感谢迎泽区教研室专业指导与暖心鼓励,教研员们的真知灼见为学校注入了破浪前行的勇气!
该校将以此次教研活动为起点,锚定“优质均衡”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行动为抓手,继续深耕课堂、厚植素养,让每一间教室焕发生机,让每一个孩子向阳生长,努力打造“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品质校园!
(网易山西 张敏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