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的冬日画卷里,有这样一种食物,它不似热气腾腾的火锅般喧嚣,也不及冰糖葫芦般色彩斑斓,却以一种温婉而坚韧的姿态,悄然温暖着每一个游子的心房。它,就是阳曲折饼——一块块金黄色的烙印,仿佛是大地母亲冬日里最温柔的拥抱,讲述着关于家的故事,传承着千年的风味。
初遇折饼:冬日暖阳下的金色诗篇
想象一下,寒风凛冽,雪花轻舞,你踏入一户山西农家的小院,一股温暖而诱人的香气瞬间将你包围。那是折饼独有的香气,金黄色的饼身在昏黄的灯光下更显诱人,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折饼,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山西人冬日里不可或缺的温暖符号。拿起一块,轻轻咬下,松软多孔的口感,香甜适中的味道,仿佛瞬间带你穿越回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匠心独运:从稷子米到金黄折饼的蜕变
折饼的制作,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传承。精选稷子米(硬黄米),辅以少量黄豆、玉米,细细磨成粗面,这一过程如同雕琢艺术品般细腻。温水和面,静待发酵,这一段时间的等待,仿佛是时间的魔法,让面团在无声中酝酿着美味;待发酵完毕,加入适量的碱和少许糖,搅拌成糊,每一勺都蕴含着对味道的极致追求。
接着,便是那独特的烙制过程。黄儿鏊,这个铁铸的专用炊具,分上下两件,中间微高,周围较低,如同一个神秘的舞台,等待着折饼的华丽登场。温火慢烙,只烙一面,待那面渐渐变得金黄酥脆,轻轻一折,半圆形的折饼便诞生了,色泽金黄,松软多孔,香甜适口,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
冬日温情:折饼与年的不解之缘
在山西,折饼与年,总是有着不解之缘。每当春节的脚步渐近,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起来,制作折饼,成了迎接新年的一项重要仪式。孩子们围在灶台旁,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看着那一张张金黄的折饼在鏊子上翩翩起舞,仿佛看到了新年的希望与喜悦。而大人们则一边忙碌,一边讲述着关于折饼的故事,那些关于传承、关于家的记忆,就这样在烟火气中悄然传递。
折饼,成了冬日里最温暖的记忆符号。它不仅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承载着家的温情与年的喜悦。每当品尝折饼时,那份深藏心底的乡愁与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让人沉醉其中,不愿醒来。
阳曲折饼,一道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小吃。它以金黄的色泽、酥软的口感、香甜的味道,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与心灵。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折饼如同一股清流,提醒着大家不忘初心,珍惜那些关于家、关于传统的美好记忆。那就一同走进阳曲,品尝这份地道的折饼,感受那份藏在金色烙印里的山西魂,让这份冬日恋歌,温暖每一个寒冬。
(素材来源:阳曲微讯)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董文玉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