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内卷焦虑”与“躺平摆烂”不断冲击教育根基,当“新课标改革”与“核心素养落地”考验教师真功夫,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老军营校区却用一场“青训+书香+命题”三重奏革新教育生态,为青年教师锻造了一把破界突围的“教育利刃”!
5月6日,在三十六中老军营校区的阶梯教室内,没有照本宣科的枯燥,没有纸上谈兵的虚妄——历史影像在PPT中复活,东坡诗词在笑声中解构,航天果蝇在实验室“飞天”,葱苗导管在厨房“跳芭蕾”……这场“思想淬火”的盛宴,正助力青年教师在教育变革的浪潮中,成长为勇立潮头的“弄潮儿”!
“历史就像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藏着无数的智慧和经验。”孙阳老师以《国家记忆:共和国难忘瞬间》为引,用编年体的长镜头,将1949-2015年的66个历史瞬间凝练成一部“家国叙事诗”。从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他抽丝剥茧出“人民至上”的基因密码;在核弹研发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抉择里,他叩问“何为家国担当”;于袁隆平院士“把论文写在稻田里”的躬耕中,他诠释“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信仰。孙老师以“以史为鉴,以文化人”作结,将历史细节转化为课程思政的活水源头,让“大思政课”在青年教师心中扎根生长。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教育工作者们每天忙忙碌碌,常常陷入职业疲惫和迷茫的“泥沼”。李沙沙老师以《人生得意苏东坡》为媒,在“内卷”与“躺平”的二元对立中,为青年教师寻得一方“诗意栖居地”。她以“古代斜杠青年”的多元身份为切口,将东坡居士的“吃货哲学”(东坡肉、荔枝宴、生蚝宴)与“精神突围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熔铸成“治愈焦虑”的文化药方。李老师指出:真正的教育者当如东坡——既能“大江东去”般胸怀天下,亦能“人间有味是清欢”般深耕日常。这场与东坡居士的诗意邂逅,就像一杯清凉提神的“醒脑茶”,让青年教师们从职业倦怠中清醒过来,找回了教育的“初心”。
命题,就像教学过程中的“指挥棒”,也是检验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的“试金石”。兰银梅老师以《命题经验交流》为剑,劈开传统命题的藩篱,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锻造成“学科融合”的利刃。她以“神舟十九号搭载果蝇”的航天案例,让“涡虫再生”实验跃升为“科技强国”的思政课堂;以“健康中国2025”战略为纲,构建“链式命题矩阵”,将化验单解析、胰岛素机制等知识转化为“健康管理”的实践指南;更以“居家科研”为支点,用“红墨水染色水培葱苗”的微观实验,撬动“蒸腾作用”的宏观认知。这种“将国家战略编码进命题基因”的创新,让青年教师看到:命题不仅是技术的雕琢,更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活动尾声,张岳洋主任以“三重境界”寄语青年教师:一曰“守正”——以历史为镜,筑牢信仰之基;二曰“创新”——以命题为犁,深耕实践之田;三曰“致远”——以青训为翼,翱翔教育苍穹。张主任勉励教师们以“教育家精神”为灯塔,在“双减”与新课标的浪潮中,做“破壁者”“筑梦人”“燃灯者”,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这场“书香”与“题海”的交响,既是对“四有”好老师标准的生动诠释,亦是对“大先生”之问的铿锵回应。当青年教师以书为舟、以题为桨,在历史长河中溯源、在文化星空中揽月、在命题田野上躬耕,教育的真谛便在“知行合一”中愈发清晰。期待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老军营校区继续以青训为火种,点燃更多教育者的匠心,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注脚,让每一道题都成为“为党育人”的使命宣言,在时代的答卷上,书写属于教育者的星辰大海。
(网易山西 张敏 通讯员 陈雨娇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