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心理问题低龄化、复杂化趋势,以及教师职业压力加剧的现状,同时,为了积极响应杏花岭区教育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战略,以“心”系列课程为抓手,推动心理健康工作系统化、专业化的政策,在“心理健康教育月”来临之际,太原市杏花岭区北大街小学于5月7日下午,隆重举办了“慧心筑光·向美而行”——心育协同成长双陪伴分享会。众多关心教育的同仁们双向奔赴,教科研中心、基层学校、共建社区,以及家长代表们,共同探索了心育工作新路径。
开会伊始,北大街小学李晔副校长以从“单兵突进”到“协同共育”——双导师陪伴模式的探索与突破为题,深情回顾模式研发历程。她指出,传统心育工作中“学科教师单兵作战、家庭教育指导碎片化”的痛点亟待破解,而杏花岭区“心”系列德育课程前瞻性引领,为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土壤。在区教体局德育科的指导下,北小团队以“全人发展”为核心理念,首创“学科导师+家庭教育导师”双轨协同机制,构建“一周一见、双导携手、三阶螺旋、六维导育”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实现了从“经验育人”到“科学育人”的跨越式升级。
现场会以“情景剧+案例复盘”的形式,立体化呈现双导师模式实践路径,让与会者深切感受到“全人教育”理念落地的强大生命力。
“一周一见”筑桥梁:通过“家庭访谈日”“成长沙龙”等载体,搭建学科教师与家庭教育导师常态化沟通平台,实现“学生成长轨迹可视化、家校共育需求精准化”。
“双导携手”聚合力:学科教师发挥“教育现场观察者”优势,家庭教育导师发挥“家庭生态建构者”专长,以“问题会诊—方案共研—行动协同”三步法,破解学生成长中的“卡脖子”难题。
“三阶螺旋”促发展:基于“21天习惯养成”理论,设计“习惯诊断—行为重塑—巩固提升”三阶段进阶路径,通过“微习惯打卡”“成长能量圈”等工具,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阶梯式跃升。
“六维导育”全护航:从思想引领、心理赋能、学业支持、生活关怀、家教指导、共育生态六大维度,构建“1+N”导师资源库,形成“一生一策”个性化成长方案。
太原市教科研中心心理教研员贾莉莉老师对分享会给予高度评价,双导师陪伴项目以‘问题导向’破局,以‘协同创新’突围,实现了“教联体”心育工作大联合。她建议今后从“经验驱动”走向“实证研究”,进一步深化“双导师”能力建设,探索五育融合下心育新路径,构建“全域覆盖、精准服务、动态优化”的智慧心育生态。
杏花岭区教育体育局德育科郭俊红科长指出:“北小双导师模式是区域‘心’系列德育课程体系的生动实践,更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标杆样本。”她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深化“双导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二是打造“心育+”跨学科融合课程,三是构建“区域—学校—家庭”三级协同机制,为全区心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北小方案”。
此次德育现场会不仅是北大街小学心育协同双陪伴工作的梳理,更是杏花岭区“心育润德”工程深化推进的见证。未来,杏花岭区将以“双导师陪伴模式”为引擎,驱动心育工作从“模式创新”向“体系重构”跃迁,为培养“身心和谐、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贡献“杏花岭智慧”,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心育动能”!北大街小学也将通过教育智慧与心灵关怀的双重浸润,为学生点亮成长明灯;在协同陪伴中实现师生、家校的心灵共鸣与生命共进。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李晔 助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