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落实“新课标”理念,积极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深度学习与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着力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近日,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精心筹备开展“聚焦新课标,赋能新课堂,共研共成长”优质课观摩活动,三年级数学组也积极投入其中。
在此次活动之前,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校三年级数学组全组教师集体探讨《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学模式,经过研讨全组教师在基于单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从单一到整体、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进阶路径,以山西非遗美食“太谷饼”为载体,将数学知识与晋商文化、传统习俗深度融合。通过其圆形造型的文化寓意(团圆、公平公正)及晋商分干粮的历史场景,创设“分太谷饼”的真实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知“平均分整体”的需求,激发探究欲望,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
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校三年级数学组围绕《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进行多次磨课,聚焦学生对“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分数认知难点:首次试讲暴露学生混淆“具体数量”与“分数关系”、受“单一物体平均分”经验干扰等问题;二次试讲通过“单一物体与整体”情境对比、规范“平均分整体”操作活动;三次试讲精修优化多媒体课件与过渡语。磨课成效显著:形成“整体—平均分—分数”核心教学逻辑,为后续分数教学奠定思维基础,体现三年级数学以学生认知规律为核心、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理念。
通过磨课最终呈现一堂比较满意的优质课。
在课后的教学研讨中,深刻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老师们一起备课、试讲、改进方案,反复研读理解教材、探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导处赵静波副主任全程参与教研活动,并提出指导意见:优质课是展示教学智慧的窗口,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在探索高效课堂的征程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是缩短成长周期、提升教学质效的关键路径。年轻教师要甘当“学习者”,带着热情与思考虚心求教;全体教师要树立“一盘棋”思维,在集体备课中互通有无,在跨学科教研中碰撞火花。对在优质课指导中成效显著的团队和个人予以表彰,让“传帮带”成为学校教研的常态化机制,形成“一人参赛、全员磨课、共同提升”的良好氛围。
通过这样的集体研讨课,教师们不只是打开了教学的新思路,还从彼此身上学到了不少好方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各自的经验拿出来分享,不知不觉就成长得更快了。教师们不仅深化了教学理解,同时也积累了实践智慧,突破了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从而加速了专业蜕变的进程,使得自己能够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驾驭课堂中的多元需求。
(网易山西 闫珊 通讯员 孙小雁 助编 池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