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晋北广袤的土地上,春风正劲,建设正酣。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工程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声、号子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建设乐章。参建各方紧抓施工黄金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推进这一重大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向着年底具备通水条件的目标奋勇冲刺。
政策引领,重大工程勇担使命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是国家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山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工程作为山西省重点水利工程,更是山西现代水网“第一横”(朔州至大同线)的骨干项目,被列入山西省2025年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它承载着缓解晋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是省委、省政府聚焦民生需求、科学谋划布局的重大决策。
该工程从平鲁区大梁水库取水,这座引黄工程北干线上的最大调节水库,自2011年建成后便一直默默守护着大同、朔州的用水安全。如今,北干支线工程将经90.7公里压力管线,把黄河水输送到左云经济开发区,为大同、朔州两市四县(区)的百姓生产生活提供坚实保障,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黄金时节,建设现场热火朝天
当下正值施工黄金期,在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工程的各个标段,建设者们放弃节假日休息,坚守在施工一线,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
山阴县马家河加压泵站是工程的“心脏”枢纽,承担着克服地形高差、提升水位和保障输水线路稳定运行的重任。泵站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主副厂房和进水池的技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张建新介绍说:“主副厂房和进水池预计5月份就能完成技术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为了抢抓工期,我们科学安排施工计划,增加人员和设备投入,确保各作业面同步推进。”
在管线敷设现场,工人们顶着烈日,熟练地操作着机械设备,进行管道的焊接、铺设和回填工作。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管线敷设44.78公里及泵站的场区土石方作业,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攻坚克难,绿色施工彰显担当
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石方作业是最大的难题之一。由于工程所在区域属于林地,周边生态环境脆弱,动物众多,为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方放弃了传统的爆破作业方式,采用了凿岩机配合水钻的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施工难度大、效率相对较低,但却能有效降低噪音和粉尘污染,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工人们不辞辛劳,日夜奋战,用坚韧和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深知,自己手中的每一件工具,肩上的每一份责任,都关乎着晋北地区人民的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未来可期,通水惠民指日可待
“等这个工程通水了,我们村用水就不用愁了,地里也能多浇点水,收成肯定更好。”一位附近的村民满怀期待地说。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工程的建设,牵动着晋北地区无数百姓的心。
接下来,工程将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参建各方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精神,在完成剩余管线敷设任务的同时,同步推进马家河泵站主体工程及其机电设备安装、末端备用水池基础开挖与坝体回填工程。他们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推进,力争年底具备通水条件。
全线工程计划在2025年年底实现通水。届时,黄河干流的水将通过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工程,精准配置到最需要的区域,大大提高朔州、大同两市四县(区)城市、生活、工业供水的保供率,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推动晋北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工程的施工现场,我们看到了建设者们的拼搏与奉献,感受到了政策的引领与支持,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民生工程早日通水,为晋北人民带来幸福和希望,为山西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素材来源:山西水利)
(网易山西 李恒灵 李丽 助编 董文玉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