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轻柔地洒在太原市杏花岭区杏东小学的校园里,教室里,孩子们眼神专注、积极互动,操场上,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奔跑的身影,交织成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就在这充满希望的氛围中,4月28日下午,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校老师们再次踏入这片充满童真的校园,一场别开生面的幼小初衔接教育活动在此拉开帷幕,为构建学段贯通式育人新生态奏响了激昂序曲。
当日,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校与太原市杏花岭区教体局携手,正式启动“幼小初衔接实验课程与成长共同体建设工程”。该项目旨在组建跨学段教研共同体,开发贯通式主题课程,着力破解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段割裂的难题。
化学:奇妙实验点燃科学热情
化学教师赵鑫、王朝溶以《奇妙化学课堂》为主题,创新设计课程。通过情境化探究活动设计如“火焰掌”“喷雾作画”“试管吹气球”“水果电池”等环节,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切入化学本质,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身体验,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探究热情。
语文:全息课堂跨越时空
语文教师靳海璐以“全息语文:语言素养的跨时空生长”为课程理念,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框架,构建跨媒介认知建构教学范式。课堂通过三大结构化模块——科技赋能、学科融合、时空对话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三维统整,引领学生跨时空、跨媒介地感受语文学科的美好与浪漫。
数学:角色扮演玩转思维冒险
数学教师王莉君基于“数学王国大冒险”课程框架,通过四大角色化学习情境——“几何骑士”“概率精灵”“代数巫师”“应用使者”,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了轴对称图形规律、代数和概率的相关知识,强化了学生以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本堂课在少年认知的沃土上,播撒了数学之美的胚芽。
英语:魔法课堂唤醒表达自信
英语教师董利平以“The Magic of English”为主题,分享了以“听、说、读、写”为基本的学习方法,并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语言的奥秘。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他们在趣味挑战中主动开口、大胆表达。在董老师的课堂上,“The Magic of English”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实发生的学习奇迹!
地理:游戏互动解码地球奥秘
张锐老师创新打造地理课程《图说世界》,以“地球为何不叫‘水球’”为认知锚点,构建多维学习场景;通过《冰川世纪》解码板块运动密码,开展七大洲拼图协作赛,具象化海陆分布规律,设置蒙眼地形触觉,挑战深化空间认知。课堂以游戏化形式展开,提升了学生空间推理能力、协作意识及人地关系认知。
道德与法治:情境模拟培育责任担当
李卫华老师的《道德与法治伴我成长》情景模拟课程,有机整合小学六年知识体系,聚焦权利义务认知、生态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核心议题,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解构法律框架,在思辨互动中深化法治观念。
课程结束后,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校、杏花岭区教体局、杏东小学及其附属幼儿园相关领导、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围绕“幼小初贯通式学生成长共同体建设”,开展专题教研活动。
杏东小学耿凤红校长在致辞中强调:“幼小初衔接教育是贯通式的教育,是以生命全周期发展为坐标,穿透学段阻隔的“成长型生态工程”。今天他们共同见证的不仅是一堂精彩的衔接教育课,更是两校携手探索育人新路径的里程碑。希望以今日之合作为种子,收获衔接教育、协同育人的硕果。”杏花岭区教体局马明洁老师指出:当前幼小初贯通式教育仍存在一个关键梗阻——小初培养目标断层化、学科难度陡然上升、素养培育缺乏延续性、评价标准单一固化,难以形成贯通式的教育合力。此次太原五十三中与杏东小学幼小初衔接实验课程与成长共同体建设工程的实施,构建“纵向贯通”与“横向融通”双轮驱动的衔接教育生态,是打破学段壁垒、深化学科融通的有效尝试,必将为实现教育全链条性的可持续发展趟出一条新路。太原五十三中副校长王钢在交流中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成长的“第一课业”。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其全面成长的根基,在竞争加剧、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已非“隐性问题”,而是关乎学习效能、人际交往的核心议题。思维生长比知识堆积更重要,应不断完善建立家校共育的“双螺旋”培养模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注重其思维的培养与建设,由“分数合作”转向“生命合作”。
活动结束后,随着镜头定格笑颜,全体与会教师在融融暖意中合影留念,为此次贯通教研活动镌刻下温暖注脚。太原五十三中与杏东小学的此次协同教研,打破学段壁垒,以课程融合创新架起成长阶梯,赋能学生平稳过渡。双校联动不仅深化教研共研机制,更通过跨学段实践课堂,激活区域教育生态新动能。
(网易山西 张丽 闫珊 通讯员 靳海璐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