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如融化的琥珀,将天际线晕染成半透明的金箔。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高家堡小学的操场却早已炸开一锅滚烫的“春日沸水”——150名师生如初春破土的竹笋般列队而立,校服上跃动的晨露折射着雀跃的光斑。远处,六味斋的酱缸阵列正吞吐着百年窖藏的醇香,与尧城机场盘旋战机的轰鸣声共振,在云层间撕开一道时空裂隙,仿佛有双无形巨手正将黄土高原的匠人掌纹与苍穹之上的科技密码强行拼合。
“哔——”哨音如利箭刺穿晨雾,孩子们如开闸的溪流涌入大巴。车窗倒映着他们兴奋到泛红的脸颊,而车厢内,教官一曲《歌唱祖国》的领唱声浪瞬间掀翻车顶,有人跟着节奏拍打座椅,有人偷偷将歌词改编成“酱香版”,欢笑与窗外掠过的柳树新绿撞了个满怀。
5月8日,这辆满载童真的大巴,正以黄土为经、云霄为纬,朝着两个相隔百年的坐标疯狂编织经纬线——一头是深埋于地脉褶皱里的酱缸文明,那纹路如同老匠人掌心的沟壑;另一头是刺破苍穹的钢铁羽翼,机翼投下的阴影正掠过孩子们瞳孔里跳动的光斑。当轮胎碾过晨露未晞的柏油路,一场关于“舌尖上的千年”与“云层外的永恒”的时空折叠,已然轰然启幕。
【匠心篇:酱缸为砚,书写时光的诗行】
当六味斋的古朴门楼撞入眼帘,空气中的酱香瞬间将孩子们拽入“时光慢镜头”。博物馆里,泛黄的账本被岁月染成琥珀色,老匠人布满茧纹的双手捏起一块酱肉,裹料、揉捏、塑形,动作行云流水如太极推手。肉制品厂内,机械臂的“钢铁之舞”与流水线的精密律动,让“古法新传”的命题具象为轰鸣的科技诗篇。而在豆制品厂,石磨盘吱呀转动间,乳白豆浆如银河倾泻,石膏点化的刹那,孩子们屏息凝神,仿佛目睹了“点石成金”的魔法。研学手册上,稚嫩笔迹与工坊酱缸的纹路一同沉淀:“原来舌尖上的美味,是匠人用一辈子写就的诗。”
【苍穹篇:机翼为笔,绘就未来的长卷】
尧城机场的航空壁画如一部立体的“未来之书”,孩子们刚踏入楼道便集体“失语”——他们踮脚仰望画中战机撕开云层的轨迹,指尖不自觉地在空中临摹着机翼的弧度。突然,一架真机划破天际的轰鸣声炸响,人群中爆发出欢呼,仿佛有人往热油锅里撒了把跳跳糖。
停机坪上,“降落伞负重赛跑”让孩子们秒变“空气动力学小专家”。他们拽着自制降落伞在风中狂奔,书包里塞满的课本与矿泉水瓶随着奔跑节奏“哐当”作响,却无人喊累。而在军语密码战环节,当孩子们破译出“7500”代表劫机代码、“7700”是紧急故障信号以及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后,稚嫩的脸庞瞬间凝重,他们整齐划一地向机场工作人员敬礼,这一敬礼不仅是对工作人员的敬意,更是对航空事业的尊重,以及自己内心成长的庄严承诺。
【高潮篇:云端逐梦,少年执笔写苍穹】
直升机驾驶舱内,孩子们的瞳孔被操纵杆的金属光泽点亮。他们屏息凝神,指尖轻触那些曾在课本里见过的按钮,仿佛触碰到了未来。而在机翼下,身着定制民航制服的孩子们摆出“起飞姿势”,快门声中定格的不仅是笑容,更是一个个即将展翅的灵魂。
模型创客营里,双面胶与KT板在孩子们手中“开战”。尽管有的航模造型奇特,机翼歪歪扭扭,机身画满卡通涂鸦,但当航模冲天而起的瞬间,所有瑕疵都化作欢呼的背景音。“这个飞机要飞过彩虹!”“要追上太阳!”童声里,藏着人类对天空最原始的渴望。
【尾声:山河为卷,少年执笔续华章】
归途的大巴像一尾逆游的星槎,在暮色中犁开层层声浪——孩童们此起彼伏的“下次还来”如春溪撞石,与教官拆解“酱香微生物密码”的沙哑声浪、分享“战机超音速临界点”的震颤尾音交织在一起,余韵悠长。
那些在酱缸阵列前屏息成雕塑的脊背,此刻已化作种子埋进黄土的褶皱;那些在战机轰鸣中骤然放大的瞳孔,此刻正将云层外的量子光斑刻进视网膜;那些放飞模型时被气流掀起的衣角,此刻已羽化成穿越虫洞的信标。正如校长在致辞中所说:“教育的真谛不是把世界装进课本,而是让课本里的世界在眼前鲜活。”
这场研学,是黄土地与云霄的对话,是酱香与引擎的合鸣。
而高家堡小学的少年们,已带着匠人执着的目光与工程师的星辰大海,悄然启程。
(网易山西 张丽 闫珊 助编 武超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