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尊重·激活”教育理念,推动“生长课堂”实践落地,5月6日上午,太原市小店区九一小学南中环校区数学组的教研活动如约而至。活动特邀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王国萍老师莅临指导,全体数学教师在韩淑珍校长和谢晓霞主任的带领下共研共思。
活动中,张姝雅和裴芳两位教师进行课例展示。两节课都立足学生核心素养,以生活为源、思维为核,分别通过“解码—编码—用码”和“整体—分形—建模”的设计路径,展现了数学课堂的探究性与生长性。第一节由张姝雅老师执教,内容为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数字编码》。张姝雅老师以真实经历为情境导入,引导学生从车票编号、身份证号、座位号中提取数字信息,自然切入“数字编码”主题,紧扣“解码—编码—用码”主线,层层推进。第二节课由裴芳老师执教,内容为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裴芳老师以“小猴子分桃”的趣味情境贯穿课堂,通过“感知整体—操作分形—抽象建模”三步曲,逐步引导学生突破分数认知的难点。本节课以具象操作支撑抽象思维,学生在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实现从“离散个体”到“整体观念”的认知跃迁,课堂充满“思维生长”的动态美感。
接着,王国萍老师对两位老师的展示课给予高度评价并给出了指导性建议。王老师表扬张姝雅老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将高铁车票中的数字信息转化为课堂探究资源,让学生在真实问题中感悟数学的实用价值。同时王老师建议张老师可以把“设计编码”的任务放到课下,让孩子充分发散思维用自己的方式来设计,下节课再通过交流分享,逐渐达成共识。 裴老师从学生认知起点出发,搭建“新旧知识联结”的桥梁,课堂上多次使用对比的数学思想实现分数概念的跨越式生长,课堂聚焦“数感”与“模型意识”的培养,精准对标数学课标要求。同时王老师建议裴老师可进一步优化板书设计,体现逐渐抽象分数模型的过程,增强知识结构化。
以“尊重”筑基,以“激活”赋能。此次教研活动,既是“生长课堂”的生动实践,亦是“尊重·激活”理念的深度落地。九一小学南中环校区的数学教师们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在真实情境中唤醒经验,在思维碰撞中促进建构,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拔节、生命成长的沃土!
(网易山西 张敏 李丽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