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该是单维度的冲刺,而应是多元生长的森林。”教育学者朱永新的箴言在晋中市经纬中学校的操场上空回响。4月22-24日,一场以 “力聚千钧共进退 气吞万里定乾坤” 为名的高三拔河赛火热上演。
当备考的压力化作麻绳上的张力,当青春的热血凝结成集体的呐喊,这场看似寻常的体育竞技,实则是一堂关于成长、协作与意志的生动公开课。教育心理学专家李默然曾指出:“高三学生的精神韧性培养,往往藏在课堂之外的‘非正式战场’。”这里发生的故事,正印证着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比赛过程中,各班选手们紧握长绳,那粗麻的绳索仿佛成为了他们手中的利剑,而身体后仰、双脚蹬地的姿势,则如同拉满的弓弦,蓄势待发。随着裁判哨声响起,阳光下,麻绳被汗水浸透,绷直的瞬间宛如一根拉满的弓弦。参赛者的面庞因发力而涨红,衣衫紧贴后背,但他们眼中闪烁的坚定却比阳光更灼目。
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如潮水般涌来,响彻整个校园,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是青春的呐喊,是团结的力量。正如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些高三学子们,在拔河比赛中展现的正是这样一种英雄主义精神,他们用汗水书写着青春的华章,用拼搏诠释着青春的意义。
经过多轮激烈角逐,高三1班最终摘得桂冠,3班紧随其后。但比奖杯更珍贵的,是比赛中迸发的集体精神。4班与9班获“风采飞扬奖”,5班、6班、7班赢得“凝心聚力奖”——这些称号背后,是无数次的磨合、鼓励与信任。
当最后一声哨响消散,操场上空飘荡的不只是胜利者的欢呼。那些被磨破的手套、浸透汗水的校服、相视而笑的眼眸,共同编织成比冠军奖杯更珍贵的记忆图谱。这或许就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不是制造标准化的“答题机器”,而是培育会思考的芦苇,既能随风俯仰,亦能扎根生长。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助编 郑淑颖 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