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地球的黑色记忆,而汾酒则是时间的琥珀。”地质学家李华教授曾用这样诗意的语言,概括着山西这片土地的文明。4月24日,当晋中市经纬中学的高二学子踏上这片土地,一场关于历史与传承的探索就此展开——从地底深处的“黑金脉络”到酒香千年的匠心工艺,山西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态,讲述着人与自然的共生智慧。
“每一块煤炭都是远古森林的呼吸化石。”走进山西太原煤炭博物馆,馆内丰富的馆藏标本,让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变得触手可及。
最令人震撼的当属模拟矿井。当安全帽的灯光在昏暗的巷道中亮起,潮湿的空气里仿佛还回荡着历史的回声。少年们乘坐矿车深入地下,脚下的轨道仿佛是时光的传送带,将他们带回煤炭开采的各个年代。
从原始的手工挖掘到现代化的机械作业,讲解老师的介绍让他们清晰地看到,煤炭开采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无数矿工的智慧和汗水。正如一位学者所言:“煤炭的历史,是人类与自然抗争、融合的生动见证,它承载着人类早期文明的曙光和希望。”
“汾酒是中国白酒的活化石。” 中国酒业协会专家王耀的评价,在汾酒文化景区得到了生动的诠释。踏入汾酒博物馆,泛黄的古籍、古老的酒器、珍贵的文献资料,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讲述着汾酒从新石器时代一路走来的传奇。
当少年们走进现代化酿造车间,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这里,“清蒸二次清” 的古老工艺与智能化设备完美融合。
原料预处理的精准控制、发酵过程的实时监测、蒸馏环节的自动化操作,让传统技艺在科技的赋能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创新中延续。” 汾酒酿造大师郭双威的话,让少年们对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型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研学过程中,正如教育专家顾明远的话引发深思:"博物馆是离课堂最近的社会实验室。"当煤炭的刚毅与汾酒的柔美在青少年心中碰撞,他们开始理解山西为何被称为"中华文明博物馆"。这种认知不是来自教科书的说教,而是矿井下渗出的汗水与酒窖里升腾的雾气共同酿就的生命教育。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让古老的文明焕发新的活力是需要每个人都思考的一个问题。每一次研学和体验,激励着他们在成长路上,以传承者和探索者的姿态,继续探寻文明的深邃脉络,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助编 郑淑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