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在第35次全国助残日的暖阳下,大同市残联携手山西彩梦残疾人艺术团,精心打造了一场以“同心筑爱 晋享美好”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当听障舞者用脚掌叩击出黄河怒涛的节奏,当盲人合唱团用声线描绘出阳光的形状,这场文艺汇演撕碎了"特殊"的标签——原来艺术从不需要完美的躯壳,残缺反而让美更具穿透力。
当听障舞蹈队以《天下第一鼓》震撼开场,舞者在无声世界里精准捕捉着手语指挥的每一个节拍,鼓槌落下时,黄土高原的豪迈气势穿透空气,让台下观众忘记了这是一场由残障人士带来的演出。正如非遗传承人王振邦所说,"这种跨越听觉障碍的艺术表达,恰恰是对传统文化最生动的传承。"
在手语老师的指挥下,听障舞者们演绎的《亲疙蛋下河洗衣裳》堪称视觉奇迹。舞者的裙摆掠过舞台时,仿佛真的沾着汾河的水汽,指尖划出的弧线比星光更璀璨。同时,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舞蹈《酿》,堪称本场演出的文化彩蛋。听障学生用肢体演绎陈醋酿造的 "蒸、酵、熏、淋、陈" 五道工序,翻搅的 "醋醅"、挥洒的 "水花",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对应着山西醋文化的精髓。
在看到《千手观音》的金色光芒铺满舞台,每个听障舞者仿佛化作慈悲的化身,指尖流转间传递着大爱无疆。而当汇演的压轴曲目《千手观音》重现舞台,听障舞者以0.3秒的误差精度完成千手变幻,台下观众屏息凝神。正如艺术评论家陈曦所评价:"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用残缺创造完美——手臂的每一次伸展都在诉说:生命的维度从不因生理局限而缩减。"
这场汇演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爱与希望的传递。市残联负责人表示,这场汇演是对残疾人艺术成就的礼赞,更是山西大同“残健共融”的生动实践。
当文化成为连接不同生命体的桥梁,所有人都终将明白:文明的温度,就藏在这些颤抖却坚定的舞步里。未来,愿大家携手共进,为残疾人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让爱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让希望之光永远照亮前行的路。
(来源:大同日报)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郑淑颖 池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