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里,语文课不再只是文字的游戏,而是一场关于思想与灵魂的深度对话。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西街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展示公开课活动。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教师在思政一体化和“双减”政策下的教学创新,更看到了语文课堂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无限可能。
任敏老师的《两小儿辩日》课堂上,一场跨越千年的“辩斗”正在上演。学生们模仿古人语气神态,围绕太阳远近展开激烈辩论,在思维碰撞中领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哲学智慧。这种将文言文学习转化为思辨训练的设计,暗合了新课标“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正如教育专家于漪所言:“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习得语言,更要培育理性精神。”
而任睿老师的《自相矛盾》则化身“逻辑实验室”。通过“卖家的矛能否刺破盾” 的情境推演,学生在解构寓言逻辑中明白“言行一致”的道理。这种“文本逻辑 + 生活哲理”的双线教学,让传统文化不再是生硬的记忆符号,而是内化为价值判断的思维工具。
刘未玮老师的《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则是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随着海难场景视频的播放,学生们仿佛被带入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刘老师通过聚焦人物对话、动作细节的朗读与分析,引导学生沉浸式感悟哈尔威船长的英雄精神。在这场情境沉浸式教学中,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语言感知力,更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冀毅老师的《我们奇妙的世界》课堂,随着精美绝伦的自然影像的播放,学生们被带入了一个充满奇迹的世界。冀老师引导学生品读优美语句,小组合作绘制“奇妙世界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领略世界之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政教育,让学生学会了感恩自然、珍惜生命。
低年级课堂同样是情感培育的沃土。郭小芳老师的《棉花姑娘》用可爱的动画和识字游戏,让学生在故事中,自然理解“互助友爱”的温暖;阴思梦老师的《青蛙卖泥塘》通过“泥塘改造”绘画创作,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领悟“劳动创造美”的真谛。这些充满童趣的设计,印证了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最好的思政教育,就藏在孩子们的生活体验里。
随着公开课活动的圆满落幕,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西街小学校的教师们对思政一体化和“双减”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来,兴华西街小学将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网易山西 黄晶 贾婷茹 助编 郑淑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