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区初中学段第九届教学教研成果展示活动于4月29日在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成功举办。晋中师专附校以"怡然见晋中,九科绘晋谱新篇"为主题,立足晋中地域文化经纬,通过九大学科协同联动的项目式学习,构建"立德树人"与"文化自信"双核育人体系,实现学科素养培育与区域文化传承的同频共振。
语文学科
光绎宪,全国中小学创新作文优秀指导教师。导引课中,光老师以“游记赋能文旅宣传片”为驱动任务,并通过“项目策划书”引导大家规划项目进程,为后续的项目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张娟,榆次区优秀教师。探究课中,张老师与同学们发掘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以经典文本为抓手为学生搭建问题解决的支架,帮助学生实现项目优化升级,真正实现“做中学”。
贾佩,省优质课一等奖、省试题评选特等奖获得者。贾老师对项目学习路径及《晋韵文心 山水织章》项目课例进行整体汇报,具体阐述此次项目教学的设计思路。
数学学科
贾慧婷,榆次区优秀教师。贾老师以《纹启晋心 几何赋形——我是纹样设计师》开启导引课,通过真实情境创设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祁慧瑾,参与教学工作以来,潜心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祁老师在探究课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借助平面镶嵌与晋中文化相结合设计纹样图案,呈现"问题驱动-自主探究-成果迭代"的完整项目链。
殷蓉蓉,榆次区教学能手、榆次区优秀班主任。作为数学教研组长,殷老师系统汇报了该校初中数学学科项目学习的实施成果,结合此次项目学习对项目进行了详细解读。
英语学科
李清,榆次区优秀班主任,省135项目学习范式一等奖获得者。李老师在导引课中结合“怡然见晋中”的热点,引导小组分析教材,得出项目子任务,并制定了项目计划和评价量表。
高燕,榆次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省135项目学习范式二等奖获得者。高老师在探究课中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帮助学生运用英语,对晋中地理之最进行探究学习,加深对家乡的理解。
李生风,晋中市优秀班主任、榆次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李老师对项目作全面解读,深度剖析导引课、探究课的实施路径,为后续项目学习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范例。
道法学科
员晶晶,榆次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省135项目学习范式特等奖获得者。员老师在导引课中将驱动任务进行拆解,构建起完整的项目实施方案。
王昱奇,省135项目学习范式特等奖、一等奖获得者。王老师在探究课中组织学生对初步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实现了项目成果的迭代优化。
董晶,省135项目学习范式特等奖、省试题评选一等奖获得者。董老师围绕项目学习路径的整体构建和分阶实施对课例进行组长汇报和深入解析。
历史学科
代嘉乐,榆次区优秀教师,省135项目学习范式二等奖获得者。导引课上,代老师巧妙设计四步教学法,引导学生搭建起完整的项目学习框架。在项目汇报中,她从学校项目式学习路径构建与课例深度解析两大维度展开分享,将理论架构与实践细节倾囊相授。
乔菲,省135项目学习范式二等奖获得者。探究课中,乔老师以“如何推荐榆次老城”为核心任务,设置四大驱动环节,在师生互动中实现知识探究与实践能力的双提升。
地理学科
樊琳,部级优课、榆次区教学能手。导引课中樊老师依托调查数据,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构建地理思维,同时明确文旅规划项目任务,组建团队,协同完成项目实践。
安子兆,省学科优秀案例特等奖获得者。安老师在探究课上持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线路独特性,开展可行性探究,并指导学生为所设计的晋中文旅线路形成具有参照价值的攻略,推动项目成果实现迭代优化。
物理学科
张丽花,市教学能手,项目学习案例入选国家优秀案例库。在导引课中,张老师通过任务拆解指导学生设计简易抽水机项目;并主持物理教研组项目化实践,完成学科探索经验专题汇报。
王琳琪,榆次区优秀教师,项目学习案例入选国家优秀案例库。王老师在课堂上构建探究展示课评价体系,建立多维项目成果作品评估机制。
化学学科
张赳,榆次区优秀教师,榆次区优秀班主任。张老师在导引课上引导学生研究废旧金属的来源及其回收利用过程,成为“金属再生工程师”。
乔欢欢,榆次区教学能手,晋中市青年教师比赛第一名。探究课上,乔老师与学生合作探讨金属蚀刻画设计方案,随后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蚀刻画的制作。
马慧敏,省135项目学习范式一等奖。马老师围绕项目学习路径的整体构建和分阶实施,进行《晋金流韵 铸冶华章——我是金属再生工程师》项目解读。
生物学科
武淑鹏,省作业设计与优秀案例一等奖。武老师在导引课中将驱动任务进行拆解,构建起完整的项目实施方案,为最终完成项目学习的产品提供支撑。
李奇芮,2024年榆次区质量认证书。李老师在探究课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运用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完成各项活动。
周紫艳,榆次区优秀教师,山西省试题命制特等奖。周老师围绕项目学习路径的整体构建和分阶实施对课例进行汇报和深入解析。
晋中师专附校经过项目学习的多年实践,总结出了项目学习的一般实施路径:“三阶三线六步”实施路径,聚集“创新”这一核心,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将导引课、探究课、展示课三个阶段细化为六个步骤,撬动课堂变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晋中师专附校校长许慧结合《深耕新课标理念,创新幸福教育实践》的附校经验,围绕“课程架构焕新——多维联动筑全人培育蓝图;课堂模式重塑——生本导向启素养进阶征程;作业体系升级——分层分类拓精准提效路径;评价机制创新——多维协同构发展评估新圈”,展现了“幸福教育”的校本化实践路径。
在幸福教育理念引领下,晋中师专附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荣获“晋中市年度考核优秀学校”、“区小学办学质量优秀学校”“区初中教学质量提升奖”等60余项荣誉称号。学校教育实践专著《做幸福的教育》于2019年出版发行,《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 “博雅情趣” 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课题,荣获2021年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23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晋中师专附校将始终秉持教育初心,以项目化学习为战略支点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构建素养导向的新型育人模式。学校将立足区域教育发展前沿,系统推进"课程重构、课堂转型、作业革新、评价升级"四大工程。在擘画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的同时,赓续书写新时代育人工作的崭新篇章,为培育时代新人持续贡献附校智慧!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