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的春风轻拂校园,一场聚焦特殊孩子心灵成长的盛宴在太原市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精彩上演。5月15日上午,一场以“心‘晴’启航 陪伴成长”为主题的家长课堂专题讲座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特殊孩子家长前行的道路,为“蜗牛宝贝”们的心理健康筑牢防线。
此次讲座由张力老师主讲,旨在家校社联动共力,筑牢蜗牛宝贝心理健康防线,培育蜗牛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性,使小蜗牛在家长陪伴下呈阶梯式发展。
此次活动由该校学生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郭秀丽主持,她说:“融合家校社三方合力达成协同育人共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学校在家校社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通过认真梳理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建立育人共同体,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育人目标。”她希望通过此次讲座,可以增强家长教育蜗牛宝贝的信心,为蜗牛宝贝提供优质的陪伴。
温暖问候,建立信任,张力老师用真实的案例开启了今天的讲座,她与大家分享了“等待的力量”。
看见孩子的独特宇宙
张老师从理解心智障碍:看见孩子的独特宇宙,强调“智障≠缺陷,而是不同的学习方式”。
心智障碍的独特性:不是“同一类人”,而是多样的个体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从核心特点出发,感知与信息处理差异、社交沟通独特、兴趣与行为的专注性、科学事实等。
唐氏综合征核心特点生理、情感、医学、科学;以及智力发育迟缓(ID)的核心特点。
打破五大常见误解
针对误区1和2:心智障碍=“低能”或“无潜力”,障碍源于“父母教育失败”进行讲解和举例……
针对误区3、4和5:他们“无法沟通”、 以“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将干预“越早越好,否则无效”等方面进行举例说明,详细讲解。
给家长的支持建议
心智障碍者的生命体验与常人不同,但绝非“次等”。理解他们的独特性,是为他们争取平等权利的第一步。正如神经多样性运动所导致的:“我们不需要被治愈,而是需要被看见。”家长的角色不是“修复”孩子,而是搭建一座桥,让社会走进他们的世界,也让他们的光芒被世界看见。
心理支持工具箱:从生存到成长
家校协作:搭建支持网络
通过高效沟通术、资源地图共享等和大家分享……
从情绪急救指南和行为引导创意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用心聆听讲座的家长朋友……
满满的收获……
阳光有温度的家长朋友……
讲座过程中,家长们用心聆听,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孩子未来的期待。讲座结束后,家长们一致表示收获满满,不仅掌握了倾听、共情的技巧,更深刻理解了“陪伴成长”的真谛。他们将以稳定的情绪和开放的心态,成为孩子心灵成长的护航者。这场心‘晴’启航之旅,让教育回归温暖与理解的本质。
(网易山西 郗艳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