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野浮绿,万物新生。为践行“三新”教学理念,深化大单元、项目化学习实践,进一步提高我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汇报师徒结对活动成果,展现青年教师成长风采,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政治教研组共有7位教师参加了2025年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校 “青蓝携手,共促成长”师徒公开课展示活动。苏芝兰名师工作室成员全员参与,认真学习。苏芝兰副校长通过课堂经验传授、教学实践指导和精神示范引领,以无私姿态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成长标杆。
公开课展示
3月28日上午,孙艳琳老师讲授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课。她从视频《大美新疆》导入,教学目标明确,逻辑清晰,并且以丰富的案例,如人民币的票面文字、新疆旅游见闻等,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地位与优势,让抽象的政治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课堂互动频频,环环相扣,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3月31上午,武晓霞老师的一堂题为《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治课,如春日里的细雨,浸润着学生对人民民主的认识与思考。她模拟了人大会议的“代表通道”“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修正草案通过”等环节,设计了“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如何履职肩负起人民重托”环节,让学生化身为“代表”,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与使命。这种情境化教学的方式,让思政课堂“活”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月31日下午,刘佳老师的公开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教学流程上采用议题式教学,通过议题展示—议题讨论—知识总结等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她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例,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政党制度。在作业设计上,以“我来提案”的实践作业方式,引导学生立足实践,学以致用,培养公共参与素养。
4月7日下午冉晓娟老师的公开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善用教材案例,并以“法律小剧场”的方式以案说法,为学生们呈上了一场兼具丰富性与实用性的知识盛宴。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同纠纷场景下的解决途径,在小组活动中比较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深刻理解了纠纷多元解决方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在鲜活的生活素材中真切感受到国家法治建设对保障人民美好生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4月9日上午张为华老师的高三二轮复习公开课《就业与创业》以介绍近年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导入本专题,带领学生了解近三年知识的考情及课标要求,师生共同构建专题知识体系。他设计的易错辨析环节,加深学生理解记忆,设计的真题演练环节,增强知识迁移与应变,让学生迅速掌握解题方法,理清答题思路,提升答题技巧。整个课堂气氛热烈非凡,充分展现了老师独特的教学魅力以及学生们良好的学习风貌。
4月16日上午王彦军老师的公开课《依法收集运用证据》结合热点事件“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引导学生学习证据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课堂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余华英执行死刑导入,设置了三个议学任务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依法收集运用证据的要点,使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逐步提升法律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月16日下午张燕老师展示的公开课是高三二轮复习《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专题。她以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DeepSeek”导入,设置连贯性的情境与问题,组织学生围绕“创新思维”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体系构建,并归纳其他教材中涉及创新的主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了关于“创新思维”的知识网络。同时采用大单元设计,建立大概念,打破知识碎片化,全面复习《逻辑与思维》的核心知识,以更宏观的视角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集体教研评课
师徒结对公开课结束后,政治教研组组织老师们开展集体教学研讨与评课议课活动。大家围绕做课老师的公开课踊跃发言,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运用、课堂氛围营造到学生能力培养等多维度分享建议,既肯定了公开课中的亮点,又提出许多宝贵的改进建议。集体教研评课有效促进了政治教研组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了“以听促教,以评促研”的目标。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展示、研讨交流等环节,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智慧的碰撞。
教育之路,薪火相传。尖草坪一中政治教研组将继续以“青蓝工程”为抓手,搭建更多成长平台,让年轻骨干教师的“采撷精神”与老教师的“青松精神”交相辉映,共同书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网易山西 郗艳 助编 武超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