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分课型教学流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孝义市府东街小学三年级数学组开展基于学科素养分课型教学流程”研究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轴对称一》
侯晓燕老师执教的《轴对称一》是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教师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生动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这些具体实例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现象。教师特别注重从操作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轴对称,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掌握关于轴对称的有关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呈现出丰富的现实事例,突出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有的推理》
李慧玲老师以猜一猜她是谁导入课题,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需要利用一些已知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在“探索新知”的环节中,李老师利用学生熟悉的人物淘气、笑笑和奇思作为情境的主角,设计了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在讨论中解决问题,然后着重介绍如何利用表格整理信息,让多个学生叙述推理过程,体现表格的优越性。“在确定一项的同时,就否定了其他的几项”,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最优化的解题方法,找到突破口(肯定句)。这环节让学生能够较为清晰的说出推理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愉悦,最后通过解决“飞机模型分别放在了柜子的什么位置”,体验借助分类活动进行推理。
裴菲菲老师独具匠心,以“猜孝义文旅所请名人”这一极具趣味性和生活气息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开展推理教学。这一教学设计充分彰显了情境化教学的精妙智慧,它宛如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了推理学习的大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推理,引导学生探寻快捷有效的推理方法。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逐步领悟到从肯定判断入手展开推理的优越性,并且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方法,真切地体验到推理的独特趣味性。这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他们后续深入学习推理知识筑牢了坚实的基础。
《分数的大小比较》
张晓丽老师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比较方法。通过涂色和分数墙来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一知识。通过课堂实际操作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讨论来深化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分数比较的基本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冯娇娇老师巧妙运用复习导入法,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意义及整数、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提出“分数可以比大小吗?”和“分数是怎么比较大小”两个问题,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主题——《分数的比大小》。活动一:比较3/4和1/4。借助直观图形,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份数,理解“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这一规律;活动二:比较1/2和1/4。在探究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时,让学生自主折纸、画图表示1/2、1/4等分数,通过比较发现“分子是1,分母越大分数越小”。活动三:比较3/5和2/3。通过画图的方法,初步渗透不同分母且分子也不同的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让教学内容更具延展性。整节课,学生在精心设计的三个层次的数学活动中不断增进数学理解、积累活动经验。
课后,郭主任和各年级骨干教师与三数组成员对这三节内容进行深入研讨。郭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教师要比对自己的教育管理、教学主张、教学方法,并进行深度研究、提炼和推广,使今后能改进教学行为,改善教学策略,最终提升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教无涯,研不止。此次教研活动不仅展示了各位教师的课堂风采,更是搭建了一座学习与交流的桥梁,有力推动了教师间的互鉴共进。相信全组教师将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耕课堂,互学共进,共同发展。
(网易山西 闫珊 杨滢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