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美术设计系大师大讲堂掀起一阵“陶凤”——场“寻陶古韵 探艺新章”的非遗陶瓷文创产品深度分享会,让千年陶瓷工艺与现代职教碰撞出耀眼火花。晋中市职业中专学校的现场师生反响热烈,不仅沉浸式感受陶土的温度,更是热烈讨论了传统工艺在新时代职业教育中的创新生长路径。
“仰韶彩陶映日月,龙山黑陶照古今。”从7000年前河姆渡的第一抔陶土,到今日AI赋能的智能窑炉,陶瓷工艺始终在传承与创新中澎湃向前。作为中职师生,他们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让千年技艺在掌心传承,更要以创新思维为传统工艺插上职业教育的翅膀,这正是“一技在手,扬己所长”的核心要义。
马跃东老师通过远古黑陶与当代黑陶的对比可以看出“黑色”与“陶”这两个“本质”所能展现出的可以跨越时空与形式的强大能量和可能性。
AI时代下的职教转型:
从“工匠”到“匠艺”的升级之路
面对数字化浪潮与文创产业的双重机遇,马老师提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转型方向:教师角色的“破界重生”成为首要任务。院校依托40年美术教育积淀与名师资源,倡导教师从“技法传授者”向“艺术创作者”转变,通过“美术设计思维”课程改革,将艺术创造力融入教学体系,让教师先成为“艺师”,再培育“匠人。”
正如马老师所言:“当AI能生成千万种纹饰,手工拉坯的温度才是不可替代的灵魂。”职业教育的使命,正是在技术迭代中守住工艺的“魂”,赋予传统以创新的“形”。
冯超骏副校长活动中着重强调:“职业教育未来要从单一到多元,百花齐放。既要守住工艺传承的‘形’,更要激活创新发展的‘魂’。”这一倡议呼应了职教周“一技在手 扬我所长”的主题,为传统工艺的现代传承指明了“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
美术设计系韩龙主任总结:此次活动是此学期非遗进校园走深走实系列的关键节点,冯副校长和马大师给他们系部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扬长教育理念,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他们这些教师的要求。他们下一步不仅要进一步坚持作品说话,市场检验的正确方向,更要狠抓专业课程体系,以变促发展,让美术设计系能够站得起/站得住,让更多的师生在系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获得感。
(网易山西 张丽 闫珊 助编 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