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学生的脚步敲响千年晋祠的青石板,当稚嫩的目光与傅山笔下的墨韵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正在太原上演。5月12日至18日,太原市迎泽区青年路小学校以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主题,带领孩子们走进7大文化地标,用"行走的课堂"了解山西文明。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场别开生面的实践课,正在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少年心中萌芽。
在中国共产党太原历史展览馆,130余件文物与声光电场景构成了鲜活的 "党史教科书"。孩子们驻足于千幅历史图片前,仿佛看见革命先辈在汾水之滨燃起火种。百年前的家国情怀正在新一代心中具象化。这种"沉浸式学党史"的创新形式,让抽象的理论变成可触摸的温度。
山西博物院内,青铜器上的神秘纹饰,让孩子们仿佛穿越回千年之前的汾河流域。学生们在这些古老的文物中,感受到了太原这片土地早在中华文明早期便已孕育出的璀璨文明,对家乡的热爱与对中华历史的自豪在心中升腾。
在太原市博物馆"晋韵流远"书画展,傅山的《霜红龛集》影印本前围满了小观众。这位明末清初的文化巨匠,用"字里行间皆血泪"的笔触,将家国情怀融入水墨。" 学生们在这些书画作品中,可以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剪纸艺人的剪刀在红纸上开出牡丹,斗拱模型拆解体验区传来阵阵惊叹。当孩子们亲手拼合出歇山顶模型,他们触摸到的不仅是木块的纹理,更是榫卯结构里的工匠精神。
晋祠博物馆的宋代彩塑侍女像与千年周柏,生动地诉说着晋文化的源远流长,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了传统建筑的力学美学。中国煤炭博物馆的“七馆一井”展陈体系,则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工业文化的大门,四维动感影厅和亚洲最大地下模拟矿井,让他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煤炭开采的历史变迁。
此次实践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本土文化资源深度融合,通过“走进去、摸得着、悟得透”的沉浸式体验,让学生在了解山西历史脉络的同时,厚植了文化自信的根基。正如教育部所倡导的“大思政课”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太原市迎泽区青年路小学校的这一实践,正是在引导学生在传承中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
(网易山西 郗艳 通讯员 刘欣宇 助编 郑淑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