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乘着五月的暖风,凝聚教研的热情,5月19日上午,山西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太原市小店区东中环学校)邀请了王国萍老师和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的两位老师,以及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一起观摩探讨利用AI课堂诊断系统进行“尊重•激活型课堂”的研究。
首先,第一节课是由二年级的杨洋老师为大家展示的一节示范课《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杨洋老师先利用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学习两位数加法笔算的方法。再联系真实生活情境,以前几天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为背景,创设了一系列真实问题,激发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知识。以及通过对比,总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区别。
第二节课是由三年级的孟晓雅老师为大家展示的一节示范课《小数的含义和读写》。孟晓雅老师先是利用数学游戏导入的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触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整节课气氛活泼,学生参与度极高。晓雅老师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为情境,从生活实际中引出一系列真实问题,触发学生有效思考。又通过结合学生的学情认知,对教材顺序进行调整,活动设计环环相扣,紧紧围绕主题。整体教学设计由易到难,学生通过活动感知、深度练习等,深刻体会到平均分的重要性,对第一次认识小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两位老师展示完之后,分别为大家阐述了她们准备这节课的整体思路。两位老师目标明确,从大单元视角出发,立足课程标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思维生长点和困惑点。强化真实情境创设以及教学任务驱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能在思考、实践与合作中实现个性化成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听了两位老师的阐述,王老师先是围绕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大单元结构化整理、课堂学习单、课后练习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又对这两节课分别作出极高的认可、和肯定。通过王老师的分析,大家对这两节课都有了新的理解和不同的收获。
接下来,由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的老师,利用AI课堂诊断系统为这两节课也进行了智能评价。系统通过课堂场景、师生行为、提问分析、S-T分析、和课堂文本五大维度对整节课堂进行全面分析。开展人工智能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辅助智慧评价的高效展开,还原真实课堂的精准采集、实现师生成长的轨迹追踪。通过数据结果精准得出课堂中哪个知识点学生理解得不好,哪段课堂互动比较沉闷,为教学评价提供客观依据,以便老师能快速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让课堂更高效。
随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已成为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抓手。此次AI课堂诊断活动,正是响应国家“推动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号召,通过智能化手段精准分析教学问题,优化课堂设计,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AI赋能教育”的理念,深化课堂诊断技术的应用,推动个性化、精准化教学发展,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力量。他们将携手共进,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教育变革,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走在世界前列!
(网易山西 张敏 通讯员 李慧 助编 贺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