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嘱托,为少先队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古县城镇第二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 “入队闯关”活动正如火如荼展开,一年级预备队员用智慧与汗水,在少先队知识的“迷宫”中探寻红色信仰。正如少先队工作专家李华所言:“当入队教育变成趣味闯关,红色种子便在游戏中悄悄扎根。”
稚嫩的童声在校园里此起彼伏。不同于填鸭式说教,这场闯关活动将“六知六会一做”化作趣味问答关卡。孩子们手持“通关秘籍”,在“少先队知识我知道”环节中,通过角色扮演破解“队徽密码”,用情景模拟理解“队礼含义”。
正如教育学家杜威所言:“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当革命历史化作可触摸的谜题,当队歌旋律变成可传唱的密码,抽象的红色精神便在互动中具象化。
实践是检验学习的最佳标尺。“正确的礼仪是无声的信仰宣示,每一个动作都承载着对组织的崇敬与向往。”专家的话语点明实践的要义。“我会佩戴红领巾”“我会敬队礼”“我会呼号”,在实践关卡,预备队员们稚嫩的小手专注地系着红领巾,挺直腰板,向着辅导员的指导,一遍遍调整队礼姿势,直至整齐划一;“时刻准备着!”的呼号声响彻校园,稚嫩却坚定有力。这不仅是技能的掌握,更是红色礼仪在新时代少年身上的鲜活传承。
当《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旋律响起,整个校园化作红色海洋。孩子们用清澈的童声唱响跨越时空的誓言,在“我会背入队誓词”关卡中,孩子们紧握右拳,目光坚定,一字一句背诵誓词,将信念化作庄严承诺。当革命精神化作可感知的旋律,当英雄事迹变成可参与的剧本,红色基因便在情感共鸣中完成代际传递。
这场闯关活动,既是对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的创新实践,更是对红色教育模式的深度革新。它证明:当教育尊重儿童认知规律,当传承融入现代表达方式,红色基因就能像春笋破土般自然生长。正如徐特立先生所言:“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期待更多学校能解锁这样的“教育通关密码”,让红色血脉在少年儿童心中永远奔涌。
(网易山西 郗艳 贾婷茹 助编 郑淑颖 贺晨)